西湖成功申遺中國文化景觀保護增添新責任

24日在巴黎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次大會傳來消息,“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申遺成功。

西湖是目前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中唯一一處湖泊文化遺產,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湖泊類文化遺產之一。與這些湖泊類文化遺產相比,西湖文化景觀顯出獨一無二的“東方文化名湖”的特徵

“申遺的目的是保護西湖、造福後代,讓西湖再活一個2000年。保護西湖始終是西湖的永恆主題,杭州將以西湖成功申遺爲新的起點。”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西湖申遺領導小組組長王國平說。

與西湖同時接受審議的中國項目原本還有黑龍江五大連池景區,但由於五大連池在最後時刻選擇退出,西湖成爲本屆世遺大會上唯一最後衝刺的中國項目,並最終通過了大會審議。

在主持西湖申遺文本編制工作的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陳同濱看來,西湖成功申遺並無太大懸念,參與評審內容分佈在西湖及其周邊羣山大約43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可謂是從西湖景區“優中選優”。

據悉,提交世界遺產大會的“西湖文化景觀”6大類景觀價值要素包括:西湖自然山水、城湖空間特徵、兩堤三島景觀格局、“西湖十景題名景觀、西湖文化史蹟、特色植物景觀。

“以‘西湖十景’爲代表的西湖景觀是園藝、繪畫、詩詞‘三位一體’的關聯性文化行爲的創造物,表現出講究‘詩情畫意’和‘天然圖畫’的東方審美情趣,以及追求人與自然情景交融的和諧互動意境。”陳同濱說。

然而這條跨越世紀的申遺之路走得並不輕鬆。專家表示,在1999年最早提出申遺計劃之初,西湖一直未能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這令它在“爲什麼應該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問題上缺乏話語權

西湖的申遺過程看起來也更像一場持續生態保衛戰。杭州市在申遺前期準備過程中,對西湖進行了近8年的綜合保護,涉及生態保護、環境美化文脈延續、景觀修復、水質治理、建築整治等多方面內容,對西湖的“東南西北中”進行了全方位的保護和整治。一遍遍地精細打磨,甚至連“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的綠化帶是否要紮上籬笆,也要討論再三。

“但仍然應當引起注意的是,申遺成功只是保護的開始。”杭州潘天壽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院長朱仁民說。過度商業化、開發建設不當一直都是世界遺產委員會關注的焦點,在中國申報成功的世界遺產中,已有麗江等地遭受過相關質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推廣和發行部負責人吉娜·道布爾迪此前也曾表示,《世界遺產名錄》並非只增不減。根據《世界遺產公約》,如果遺產所在地政府不能保證在一定期限內採取必要措施有效保護該遺產的價值,使遺產地受到嚴重威脅和破壞,使其失去了作爲世界遺產的價值,該遺產將從《世界遺產名錄》中除名。

杭州市政府承諾,申遺成功後的西湖將堅持“六個不”,爲民族和人類保管好西湖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包括作爲中國第一家也是迄今爲止唯一一家不收門票的5A級景區,“還湖於民”、免費開放的目標不改變,嚴格保護好土地資源,絕對不搞經營性出讓,堅決制止房地產開發項目,同時對各類文化遺產進行全方位嚴格保護等。

儘管同爲“文化景觀”類世界遺產的中國項目,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此前的廬山五臺山或許不盡相同。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博士、註冊城市規劃師鄭衛等業內人士擔憂,位居城市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很可能加大保護難度,如果觀光客大量涌入,如何應對驟增的交通壓力,如何提高西湖文化遺產的管理能力,都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世界遺產大會關於西湖的決議草案及OUV聲明》中也指出,西湖仍然能夠在景觀中清晰辨認宋朝時期創建的所有核心要素,西湖十景的美也基本依然可供欣賞,向東面看時,朝北朝南的山脈輪廓線依然保存完整,保俶塔在天空的映襯下也十分清晰。

“成功申遺的西湖必將更受世界矚目。而如何在文明共享與資源保護間找到平衡,在笑迎天下客的同時保證西湖可持續發展,將是比申遺更艱難的一道考題,也是一項沉甸甸的責任。”朱仁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