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殺同志保護非洲價值? 評論家:「恐同症」是西方進口產物

烏干達在2014年通過反同性戀法令,圖爲烏干達同志團體抗議場合。(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實習記者鄭佩玟/綜合報導

同志議題始終沸沸揚揚,臺灣也將在24日舉行婚姻平權正反方的公投,反同陣營聲稱同性戀是「西方進口產物」,事實上此論述不止出現在臺灣,非洲國家也相當常見,甚至稱打擊同志是爲了「保護非洲價值」,但許多研究指出,同性戀在非洲存在已久,並未受到強烈排斥,是在西方勢力殖民非洲後,宗教的推波助瀾下才向非洲大陸「恐同症」發作

南非政治評論家姆哈卡(Tafi Mhaka)日前投書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表示,許多研究指出,數千年前的辛巴威(Zimbabwe)閃族人(San people)便已在洞穴牆壁上描繪過同性戀行爲,在西方殖民者抵達非洲之前,可以看出這是件相當普遍的事,絕非視作禁忌般對待,當時的非洲人包容彼此的性向不同,有些南方的部落更視同志爲常態,並非「西方進口」。

▼西方勢力殖民非洲後,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保守價值觀推波助瀾,讓非洲大陸越發恐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內指出,恐同症似乎纔是西方進口,當殖民者進入非洲後,明白規定「同性戀」是非法行爲,加上宗教的加持,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保守勢力當地影響力一天比一天大,讓非洲LGBT族羣的生存處境越來越艱難;目前非洲大陸僅有南非(South Africa)允許同婚合法化

除了宗教領袖的影響力外,政治人物的加乘十分有效果,在迦納奈及利亞、烏干達、尚比亞和辛巴威都出現類似情況,在極度貧困、經濟不平等及競爭激烈的選區,許多政治人物會選擇公開維護那些保守的宗教價值與力挺宗教運動,獲取選民的支持。

肯亞總統魯託(William Ruto)就曾公開表示,「我們不會容許同性戀存在於肯亞社會,這違反了我們的宗教信仰文化理念。」2018年10月29日,坦尚尼亞(Tanzania)第一大城三蘭港」(Dar-es-Salaam)首長馬孔達(Paul Makonda)更宣佈將大規模掃蕩、緝捕同性戀,馬孔達是基督徒,與坦尚尼亞總統馬古富利(John Magufuli)是盟友,馬古富利是守舊派,曾說,「連牛都不會贊同同性戀的存在。」

▲魯託(William Ruto)。(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對於非洲政壇領袖公開獵殺同志,藉此轉移外界對他們政治上的腐敗與罪行注意力,藉由對弱勢團體的施壓,散播扭曲的宗教價值以鞏固自身的利益利用捍衛國家主義轉移個人私德上的錯誤,南非政治評論家姆哈卡(Tafi Mhaka)表示,僅管這種政治手段很低級,卻相當有用。姆哈卡指出,「恐同症」違背非洲生活與文化,呼籲非洲人要以開闊、成熟的態度心胸,去包容不同的性別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