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推進全球抗疫合作

5月24日,第七十四屆世界衛生大會瑞士日內瓦開幕,大會以視頻方式舉行,將持續至6月1日。各方期待通過此次會議,進一步推動全球抗疫合作。許多專家學者認爲,在全球抗疫鬥爭中,中國始終同各國守望相助,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爲全球公共衛生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大會強調結束新冠肺炎疫情緊迫性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德塞表示,本屆世界衛生大會將在塑造全球衛生體系、加強世衛組織履行其使命和任務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大會議程將集中關注與健康有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實現“三個10億”目標,即全民健康覆蓋受益人口新增10億人,面對突發衛生事件受到更好保護的人口新增10億人,健康和福祉得到改善的人口新增10億人。

世衛組織發佈新聞公報說,新冠肺炎疫情威脅全球每一個人的健康和福祉,本屆世界衛生大會將強調結束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緊迫性,並防範出現下一個疫情大流行,構建更加健康、安全、公平的世界。

據世衛組織最新統計數字,截至5月23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66億,死亡病例超過344萬例。全球新冠疫苗接種持續取得進展,近期新增確診病例趨緩,但日新增病例仍處在高位,一些國家疫情反覆,病毒變種不斷出現,全球抗疫任務依然艱鉅。

譚德塞表示,全球抗疫處於關鍵階段,疫苗分配不公問題威脅着業已取得的抗疫成果。世衛組織“疫情大流行防範和應對獨立小組”本月稍早前就未來疫情防控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提高疫情大流行防範與應對的政治領導力、提高疫情防範的全球籌資和投資、改進監測和預警系統、建立一個工具和供應的平臺等。

在日前舉行的全球健康峰會上,多國領導人、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或代表呼籲加強抗疫多邊合作、採取共同行動防範全球性健康危機。峰會達成的《全球健康峰會羅馬宣言》指出,支持並加強現有多邊衛生架構以防範、預防、檢測和應對疫情,其核心是有適當、可持續、可預測資金來源且有效運作的世衛組織。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意義日益凸顯

去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發表致辭,宣佈中國支持全球抗疫合作的多項舉措,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用實際行動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

一年多來,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其意義日益凸顯。中國已爲受疫情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抗疫以及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20億美元援助,向150多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了抗疫物資援助;中非建立了41個對口醫院合作機制,中國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大樓項目已於去年年底正式開工;中國同聯合國合作在華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中國爲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巨大貢獻。中方在大力推進國內疫苗接種的同時,向80多個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個國家出口疫苗。目前中方已向全球供應3億劑疫苗,是世界上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

“當全世界面臨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嚴峻挑戰時,中國幫助世界各國攜手抗疫,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體現。”埃及外交部亞洲事務部長助理哈尼・塞利姆這樣評價抗擊疫情中的中國擔當。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國政治與經濟部門主任謝爾蓋盧科寧指出,中國倡議世界團結起來共同抗擊疫情,共同改善全球衛生治理,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這對解決全球性問題非常重要。

法國中國問題專家索尼婭佈雷斯萊表示,中國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體現出高度責任感和團結精神。中方表示將加大對非洲國家支持,“這既讓人看到中非相互支持的情誼,也讓世界看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理念,以及在這種理念下中國推動團結抗疫的決心。”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首席執行官塞斯・伯克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應對疫情大流行中發揮了積極引領作用,尤其是在推動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方面,中國發揮了關鍵作用

烏茲別克斯坦新聞與大衆傳媒大學教授圖爾蘇納利・庫茲耶夫說,共同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其迫切性和重要性正日益凸顯。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團結合作,國際社會只有合力應對,才能戰勝這場疫情。

堅決反對將疫情政治化、借疫情搞污名

回顧一年多來的抗疫歷程,國際社會普遍認識到,要堅決反對將疫情政治化、借疫情搞污名化。

“將疫情政治化擾亂國際抗疫合作,也不利於本國疫情防控。”譚德塞表示,病毒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敵人,爲結束疫情大流行,唯一的選擇就是合作,而非競爭與對抗。“如果藉此爭奪資源,或者爭奪地緣政治優勢,那就會讓病毒佔上風。”

中方始終支持各國科學家開展病毒源頭和傳播途徑的全球科學研究,參與共提了第七十三屆世衛大會涉新冠肺炎決議,支持世衛組織主導下各成員國就病毒源頭研究開展合作。中方在國內疫情防控任務十分繁重情況下,兩次邀請世衛專家來華開展溯源研究。

中國―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指出,新冠病毒“比較可能至非常可能”經中間宿主傳人,“可能至比較可能”直接傳人,“可能”通過冷鏈食品傳人,“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報告還提出,在全球更廣範圍內繼續尋找可能的早期病例等建議。“這份報告證明,即便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下,各國仍可以團結起來專注於新型傳染病和病毒的溯源。”美國專家彼得・達薩克博士說,“要戰勝疫情就必須破除國與國之間的隔閡。”

世界衛生大會總務委員會和全會24日分別通過決定,拒絕將個別國家提出的“邀請臺灣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大會”的提案納入大會議程。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陳旭表示,在本次大會開幕前夕,已有150多個國家通過外交渠道、80多個國家專門致函世衛組織,表明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反對臺灣參加世衛大會。世衛大會連續第五年拒絕涉臺提案,充分體現了一箇中國原則已成爲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不容挑戰。

比利時知名病毒學家馬克・範・蘭斯特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全球抗擊疫情阻擊戰遠未結束。國際社會迫切需要進一步團結合作,協調抗疫力量,加大衛生投入,防止出現類似疫情大流行。”

人類榮辱與共、命運相連。只有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團結合作、共克時艱,才能最終戰勝疫情。“我們從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過程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在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因爲疫情無國界。”伯克利說。

(本報布魯塞爾5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