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佛祖花外方紙 成收藏家最愛

時代變遷,一般家庭多半已不再使用傳統民俗用品,祭祀也能簡則簡,但近年來傳統民俗用品卻反成收藏用途,且朝精緻化、客製化發展,圖爲飯春。(李宜傑攝)

隨時代變遷,一般家庭多已不再使用傳統民俗用品,祭祀能簡則簡,也讓傳統紙行苦嘆,多數用品都是「有訂單印製」。不過,「榮元紙行」老闆楊太榮說,正因傳統民俗用品逐漸消失,稀有外方紙、佛祖花等用品成爲收藏家最愛,甚至碰過國外文史工作者登門購買,傳統文化另類方式保存。

楊太榮說,據觀察,民俗用品使用量近年逐漸下滑,年輕一輩多半已不熟悉各項用品,祭祀也一切從簡,傳統文化正逐漸流失。像是專門用來祭煞改運的「外方紙」,據傳超過108種,每種都有其獨特圖案,以妖神惡煞爲主,若民衆遭逢衰事或欲祈求好運,即可尋求道士協助,透過燒掉外方紙消災解厄

外方紙雖據傳超過108種,但實際上未耳聞店家收集全部圖案,多數店家皆以較熱門的「雲馬」、「總馬」等送神用爲主。

另外,祭祀系在觀音佛像髮簪,則稱作「佛祖花」或「媒人花」,由於這項民俗用品多半以手工爲主,外觀華麗,也是不少收藏家的目標。楊太榮說,曾有來自美濃客家人,特別訂製福符,但大小比一般福符來得小,象徵民俗用品已朝精緻化、客製化發展。

楊太榮指出,又如「飯春」,是插在供品上象徵吉祥裝飾品,雖常見但民衆卻常誤以爲是插在金爐上的「金花」。祭祀雖不較以往講究,但認識用品的過程中,也能發現古人智慧,別有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