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大陸要爭氣呀!——致習近平主席的公開信

海峰尊敬的習近平主席:您好!6月11日,國臺辦發言人範麗青針對臺南市賴清德所提臺灣前途自決論迴應說: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 這項重大政策宣示,是大陸自1979年從「武力解放」調整爲「和平統一」之後,又一次釋出「願以民主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善意。而且,這項政策與美國一貫主張的「以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和平解決歧見」的臺海政策也相符合。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兩大強權的臺海政策形成一致後,臺灣其實是無力改變這一大勢的。兩天來,臺灣朝野一邊倒反對。究其原因,無非是臺灣各界嘲笑大陸不民主,沒有資格說這樣的話。六十年前重慶談判時,國共兩黨也曾圍繞民主問題進行過激烈的交鋒,共產黨當年之所以敢理直氣壯向國民政府政治叫板,主要是因爲在解放區實踐了民主,爭取到了大陸民心。六十多年過去了,當年靠民主起家的共產黨如今再次提及民主,卻讓臺灣同胞嘲笑,讓大陸同胞也感到羞愧,這是值得大陸領導人反思和檢討的。大陸領導人既然已經認識到「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就應該積極探索適合大陸的民主政治,縮小兩岸同胞心靈距離,實現兩岸主流民意融合。而縮小兩岸同胞心靈的距離,實現兩岸主流民意融合最有力的方法是:主動創造條件,與臺灣同胞的民選總統接觸學習,實現兩岸同胞期待的習馬會。實現兩岸同胞期待的習馬會,首先應尊重現狀,妥善解決兩岸領導人見面時的稱謂問題。目前,兩岸的政治現狀是:中華民國在臺灣行使治權,仍有22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行使治權,已經得到聯合國和172個國家承認。兩岸憲法規定的領土範圍雖然都涵蓋臺灣和大陸,但兩岸在1949年以後都沒在對岸行使過治權。歸納爲10個字:兩岸治權分立,主權重疊。一、基於治權分立,兩岸政府官員應當互稱官銜。在兩岸場合,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中華民國總統在內的兩岸政府官員,無論以先生相稱也好,還是以官銜相稱也罷,反正是中國人內部的事,只要有利於兩岸和解,一切都好商量。在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首長正式互稱官銜後,由兩岸文化部門積極推動的「兩岸文化前瞻論壇」,卻因大陸不肯與臺灣文化部門首長稱謂對等,從去年四月起一再延期,至今無法舉行。大陸在稱呼「王鬱琦主委」後,仍不願將兩岸政府官員互稱官銜擴展至其他公權力部門,純粹是因爲內戰思維魔咒沒有打開,若繼續拖延下去,就會錯失兩岸政治和解的大好時機。也許有人會疑慮:兩岸政府官員、尤其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中華民國總統互稱官銜後,會不會造成兩個中國?事實上,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後,不論兩岸相互承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本來就是同時存在的。與其相互不承認,兩岸在政治上僵持着,不如大大方方正視對方,以求兩岸政治矛盾的和平解決。兩岸政府官員一天不互稱官銜,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就會一直並存下去。兩岸政府官員互稱官銜後,可以展開政治對話和談判,反而能夠加速兩岸統合。同時,治權不等於主權。兩岸政府官員互稱官銜僅是承認對岸治權,不是承認對岸主權,只要兩岸重疊主權不分開,兩岸就是統一的。臺灣稱呼習近平,不論稱「先生」,還是稱「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依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大陸稱呼馬英九,不論稱「先生」,還是稱「臺灣領導人」,馬英九仍然是中華民國總統。由於兩岸綜合實力日益懸殊,爲了對等尊嚴,作爲弱勢的一方,臺灣對官方稱謂比較看重,大陸就應該大度一些。如果兩岸都能放棄內戰思維,以和解的心態看待兩岸政府官員互稱官銜,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習近平稱呼一下「馬總統」,我敢肯定馬英九不會認爲是反攻大陸成功了。馬英九稱呼一下「習主席」,我也敢肯定習近平不會認爲是臺灣臣服大陸了。只要有利於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只要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兩岸老百姓也不會在乎你們當官的之間怎樣稱呼。習近平和馬英九見面時,相互稱呼一下「馬總統」、「習主席」,握握手,哈哈一笑,只要能夠早日實現兩岸和平,讓老百姓過上太平幸福的好日子,我想兩岸老百姓見到這一幕都會很開心的!在一個稱謂的小事小節上,兩岸政府官員、尤其是習主席,要比我這們這些小老百姓想得更加開通一些纔對!解決兩岸政府官員之間稱謂問題的最高智慧就是難得糊塗。自清王朝滅亡之後的一百多年間,中國就沒有實現過真正的統一。兩岸政治對立難題是老一輩中國人留下的糊塗經,兩岸中國人當下只有糊塗念。80年代初,大陸對資本主義的認識極端僵化,逢「資」必反,國際國內的意識形態鬥爭依就非常殘酷。但在解決香港問題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就敢於解放思想,讓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同時存在在一個國家中,順利解決了香港和澳門問題。

中國古代有「三尺巷」的佳話,兩岸執政者就不要在一個稱謂問題上繼續拖泥帶水、駐足不前了! 二、尊重現狀,在重疊主權下實現兩岸主權共用。在國際場合,兩岸政府官員之間,隨便稱呼什麼也不必過於計較。但象徵國家主權的「中華民國總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應該尊重國際現狀,對外要在不同的建交國場合使用不同的稱謂。這樣安排,主要是避免在國際場合同時出現兩個中國元首,讓外國人笑話。前不久,施明德蘇起藍綠七賢提出「大一中架構」,意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上共組一個國際法人。既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兩岸主權都不能令對岸信服,兩岸爲什麼不可以嘗試把重疊的主權都交給「大一中架構」下的國際法人呢?在國際上,「大一中架構」下兩岸共組的國際法人是兩岸中國唯一的合法代表,兩岸都要堅持「大一中原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大一中架構」下兩岸共組國際法人的政治特區。在現有22中華民國邦交國中,暫由中華民國代表「大一中架構」下兩岸共組的國際法人,中華民國總統就是這個國際法人的總代表,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大一中架構」下的政治特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在現有22中華民國邦交國只能享受特首的政治待遇。大陸涉及主權的外交事務,應在「大一中架構」下由兩岸外交人員協商解決。馬英九應稱習近平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應稱馬英九總統。在聯合國和現有172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中,暫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大一中架構」下兩岸共組的國際法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就是這個國際法人的總代表,由於中華民國是「大一中架構」下的政治特區,中華民國總統在聯合國和現有172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只能享受特首的政治待遇。臺灣涉及主權的外交事務,應在「大一中架構」下由兩岸外交人員協商解決。習近平應稱馬英九臺灣領導人,馬英九應稱習近平主席。兩岸在「大一中架構」下實現重疊主權共用後,在國際上雖然會出現兩個合法的中國,但由於兩岸不是雙重承認,仍與兩岸都在堅持的「一中原則」並不矛盾。這樣,既解決了臺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問題,也擴大了大陸的國際生存空間,可以把兩岸關係從「有你無我,有我無你」的對立階段推進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統合階段。實現習馬會,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期待,也是兩岸和解的必然趨勢。兩岸領導人遲早都要見面,早見總比晚見好。 在這裡,我點名強烈呼籲習近平主席、馬英九總統,在兩岸和解最關鍵的時刻,兩岸領導人都要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儘快做出讓兩岸同胞歡欣鼓舞的英明決定:在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首長互稱官銜的基礎上,尊重兩岸政治現狀,妥善解決兩岸領導人見面時的稱謂問題,讓類似「兩岸文化前瞻論壇」的交流活動、讓習馬會都能順利成行。最後,我建議習主席:借張志軍主任即將在6月下旬訪臺之便,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名義,邀請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訪問大陸。同時期願張志軍主任訪臺期間,親自拜會馬英九總統,當面轉達習近平主席的訪陸邀請,早日促成習馬會。爲了祝願習馬會能夠順利舉行,我撰寫一幅對聯。上聯: 你是總統 我是主席 咱們都是中國人下聯: 你親近我 我愛護你 兩岸共圓中華夢此致敬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公民 楊海峰

●作者楊海峰,大陸民間學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