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功夫根治旅遊強迫購物

“五一”假期模式即將開啓。大家關心去哪玩的時候,也被這幾條新聞刷屏了:湖南張家界,一名遊客導遊帶去四處購物,還被導遊怒罵:“騙吃騙喝,你們投訴老子一下試試。”雲南西雙版納,一名遊客接到家人“兒子生病做手術視頻通話,結果導遊怒懟稱“孩子沒死就得進去購物”。事發後,兩地分別表態已經開展調查。

旅遊強迫購物早已備受詬病,其主要來源是不合理低價遊。一分錢一分貨基本市場常識,但在旅遊業,卻屢屢見到“500元暢享六日遊”等宣傳活動。這種旅遊產品嚴重背離價值規律,不僅不能保證旅行社和導遊的收入,甚至都不能覆蓋基本的食、住、行、遊成本,其獲利途徑必然是誘導變相強迫遊客購物,有的則是吞掉遊客押金,或在旅遊過程中以各種理由補收或強迫遊客另行交納費用

翻看新聞,導遊的話語簡單粗暴,傷害性很大,侮辱性極強。但客觀地說,這與幾年前媒體曝光問題沒什麼不同。這就讓人納悶了,我國旅遊法明令禁止強迫遊客購物,一些地方近年來的整治力度也很大,但是旅遊強迫購物的老毛病怎麼就改不了?

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形式越來越隱蔽,商家以“健身舞比賽”“廣場大賽”“紅歌大賽”等名義組織低價遊;有的消費者喜歡貪便宜,儘管發現團費有違成本常識,依然抱着僥倖心理……但最根本的,可能還是一些地方的旅遊觀念出了問題,仍然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簡單層面上,只想通過低價競爭把遊客拉過來,爭取一錘子買賣。至於遊客怎麼想,以後還會不會來,都不在自己的考慮範圍內。

旅遊不是一次門票消費,也不應該坐吃山空。當前,旅遊業倡導向“全域旅遊”轉變,這意味着地方經濟只有着眼未來,不斷優化服務、優化品牌,才能使自己有更長遠的競爭優勢。強迫購物的嚴重後果在於,即便是極少數人的行爲,都會嚴重傷害當地的旅遊形象,損害旅遊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起來,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旅行社與商家不當利益合謀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要試水導遊執業自由化,改善利益分配機制,形成正向的旅遊市場氛圍,引導旅行社憑質量和服務取勝,而不是陷入惡性競爭循環

專家預計,今年“五一”旅遊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平,超過2億人次,這是一次重要的發展機遇,對一些旅遊地區來說也是一次挑戰。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延伸到吃穿住行等一系列產業,地方政府必須將服務態度貫穿到每個環節,防止強迫購物、天價消費等事件的出現。此外,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讓大家玩得放心安心。(王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