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籠不是我家」食蛇龜快滅絕 翡翠水庫盼劃保護區

食蛇龜爲陸棲性淡水龜,主要分佈於大陸臺灣及日本琉球羣島。(圖/取自翡翠水庫管理局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臺北翡翠水庫食蛇龜瀕臨滅絕!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改列紅皮書極危物種的食蛇龜,因全臺棲地破壞及盜獵情形嚴重,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日前建議於翡翠水庫部分集水區內劃定「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以搶救牠們。翡管局局長劉銘龍表示,一定要積極避免食蛇龜重蹈大陸及南亞國家幾近滅亡的命運。

翡管局指出,亞洲地區龜類的保育早已是全球關注的重要課題,高經濟價值且運送方便之野生龜類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脅,影響範圍遍及東亞、東南亞及南亞,臺灣也難逃厄運。尤其食蛇龜與柴棺龜,除目前名列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之瀕危物種,同時爲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二物種(野生個體配額),保育現況受到高度的關注。

由於食蛇龜在天然分佈的東亞國家,野生族羣已很少見,爲此,長年專研食蛇龜並協助翡管局進行該物種保育調查之屏東科技大學陳添喜教授表示,預定6月下旬將帶IUCN龜類保育小組主席前往翡翠水庫觀察。

▲翡翠水庫水庫駐警查獲10具陷阱籠,上排(左1)內有1只食蛇龜。(圖/取自翡翠水庫管理局)

翡翠水庫管理局長劉銘龍表示,翡翠水庫集水區內的臺灣食蛇龜,分佈範圍內最大且最穩定的野生族羣,盼水庫集水區部分區域,規劃野生動物保護區,食蛇龜棲地常與民衆農業或休閒活動範圍高度重疊,極易遭獵捕。若有不法之徒意圖在集水區內盜獵,發現時再通報警方,可能歹徒就趁隙逃逸,劉銘龍表示,希望規劃成野生動物保護區,或許可解決此一困境

▲食蛇龜在遇到驚嚇時,會將頭、尾、四肢縮入龜甲,將腹甲緊閉,故又稱「黃緣閉殼龜」。(圖/取自翡翠水庫管理局)

劉銘龍表示,預定劃設範圍位於水庫南岸,面積1259公頃,其中99%以上之土地屬公有,爲林務局國產署、翡管局及水源局等4個機關所管轄,目前並無民衆居住,土地權屬與管理相對單純。劃定後不僅可爲食蛇龜留下野生的原始種源,同時也可以保護其他數量極爲豐富的共域野生動物,如長鬃山羊山羌穿山甲、食蛇龜、柴棺龜、麝香貓、食蟹獴及翡翠樹蛙等,希能借此建立亞洲地區龜類保育的重要示範區,以確保該物種的永久存續及水庫的永續利用

▼每年5-7月爲食蛇龜的產卵季,一般每窩約1-3個蛋,可產1-2窩,明顯比其他淡水龜大。(圖/取自翡翠水庫管理局)

食蛇龜小檔案:食蛇龜(Cuora flavomarginata) 英名:Yellow-margined box turtle俗名:黃緣閉殼龜、黃緣盒龜食蛇龜爲臺灣陸棲性淡水龜,但並非龜如其名,牠不吃蛇,而是以榕果肉質漿果、蕈類、昆蟲、陸生軟體動物、蚯蚓甲殼類及動物死屍爲食之雜食性動物,屬臺灣保育類二級之珍貴稀有動物。主要棲息在低海拔的次生林闊葉林及其周邊環境。野生個體成長速度慢,夀命長,達性成熟時間長,約需超過10年以上。繁殖力低,產卵季在5月至7月中旬,母龜成體每年約可產卵1-2窩,每窩產卵數1-3顆。活動範圍不大且具有極高忠誠度;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於12月至3月低溫季節,多利用森林底層或高覆蓋度草叢下方渡冬,於夏季偏好較開闊的森林邊緣環境,7月後則多利用覆蓋度高的森林底層或芒草叢。(資料來源:翡翠水庫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