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法院爲你“雲斷案”

成都互聯網法庭庭審現場拍攝的電子顯示屏。   新華社記者 薛 晨攝

指尖立案,“雲端”庭審……隨着5G、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科技司法融合應用,人們的多元化司法需求可以通過互聯網得到滿足,“讓數據多跑路,讓羣衆少跑腿”正在成爲現實。最高人民法院近年來先後出臺人民法院在線訴訟、在線調解、在線運行“三大規則”。專家認爲,隨着中國特色互聯網司法規則體系逐步建立健全,人們將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智慧現代化訴訟服務

便捷訴訟解民憂

“畫面是否清晰?可以聽清楚嗎?”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法官沈晨玲耐心指導着原告被告通過“12368上海法院微開庭微信程序進入“雲間法庭”。

這是一次特別的庭審,法官、原告、被告包括法庭都在線上。沈晨玲負責審理一起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此前雙方當事人已歷經一審、二審、發回重審、再審等多個訴訟程序,矛盾較爲突出。爲避免矛盾激化,減輕疫情對案件審理的不利影響,她決定使用“雲間法庭”在線審理。最終,當事人通過線上參與庭審,並上傳訴訟材料,整個庭審流程規範有序,有效推進了案件審理工作

近年來,各地法院不斷加強智慧法院建設,以高科技、高智能、高水平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提升立案、庭審、執行效率

不僅審案可以在“雲端”實現,動動手指也能立案。不久前,張先生來到江西省永豐縣法院沿陂法庭,想要起訴解決一起合同糾紛,但被告知該案不屬於永豐法院管轄。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工作人員告知可以使用“中國移動微法院”小程序起訴至案件管轄法院。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張先生最終順利立案。

立案越來越方便,源於各地法院依託“移動微法院”、電子訴訟等平臺,將司法服務從線下搬到線上。爲提高立案審覈率,很多法院還實行網上立案24小時“不打烊”;通過運用人臉識別電子簽名、實時音視頻交互等互聯網技術,推行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審判等“一站式”訴訟服務,打破了地域阻隔,有力保障當事人訴訟權益。

隨着智慧法院建設不斷深入,法院在線服務能力持續提升。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143.9萬件,同比增長8.94%;在線開庭127.5萬場,同比增長48.94%;在線調解案件1084.12萬件,同比增長43.86%。

遠程審理不受地域限制

原告馮某旅居委內瑞拉的廣東省江門市僑胞,被告人黃某是旅居美國的僑胞。二人是夫妻關係,結婚後育有一兒一女。由於長期分居,夫妻感情徹底破裂。黃某已電話同意離婚,但受疫情影響,兩人均未能回國參與現場訴訟。

經馮某、黃某雙方同意,江門市新會區涉僑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室聯合江門市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對案件進行研判,邀請調解員通過“e訴訟”遠程訴調平臺對該案件進行在線調解。最終,雙方均同意離婚且對子女的撫養達成一致意見,案件調解結案。

傳統方式的調解,法官與當事人需要共坐一堂,面對面交流。而部分案件如涉外民商事案件,部分當事人居住在國外,來到法院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增加了當事人的訴訟負擔。江門是著名僑鄉,當地法院依託法院遠程視頻“e訴訟”系統,與廣東省僑聯共同設立僑愛南粵・雲平臺暨江門市涉僑糾紛多元化解遠程平臺,開展遠程視頻調解工作,讓遠在異國他鄉的僑胞也能及時表達意見,既節省了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又縮短了調解週期。

今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人民法院在線調解規則》開始施行。在線調解規則圍繞便民利民、依法規範、提質增效、體系構建等方面,對在線調解適用範圍、在線調解活動內涵、在線調解組織和人員、在線調解程序等作出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線調解規則創新了訴調對接路徑,拓展了調解資源共享的廣度深度,爲在線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發展貢獻了智慧。

以區塊鏈破解“執行難”

當法院工作有了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助力,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在一起網絡侵權糾紛案件中,原告、被告經北京互聯網法院主持調解,達成調解協議。根據協議,被告需要規定時間內支付原告賠償金3.3萬元,如被告在履行期內未履行義務,將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實行自動執行。然而到了規定時間,被告仍有賠償金2萬元未履行。原告隨即點擊“未履行完畢”按鍵,該案件直接進入北京互聯網法院立案庭執行立案中,並在通過立案庭審覈後進入執行系統。業內人士認爲,本案意味着鏈上數據與鏈下司法信息系統的深度融合利用,有利於打破信息孤島,鞏固並深化“基本解決執行難”成果。

近年來,各地法院大力推進區塊鏈技術在司法領域應用,建成法院司法區塊鏈平臺,司法區塊鏈上鍊存證超過22億條,存固證據、智能輔助、卷宗管理等方面應用效能和規範程度不斷提升,電子證據、電子送達存驗證防篡改等應用場景落地見效。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加強區塊鏈司法應用的意見》,提出區塊鏈技術在提升司法公信力、提高司法效率、增強司法協同能力、服務經濟社會治理等典型場景應用方向。專家認爲,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司法系統,以技術保障司法信用,將進一步推動智慧法院建設邁向更高層次。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6月15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