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林哲良:全美華人富豪二當家 王恆大解密

文/林哲良

一個身價超過新臺幣(以下同)一千億元的富豪,爲何會看上一家連續六年虧損的公司,想必許多人心中都充滿疑問。在資本市場裡,中美實就是那個幸運兒,而名列《Forbes》全美富豪排行榜第一○八名的金鷹商貿集團(以下簡稱金鷹)董事長王,則是那位點石成金大亨

金融世家 美國創業成功

王出身於金融世家,父親曾任廣州銀行行長臺灣銀行投資管理部主管,大陸淪陷之後,一家先遷居至香港,後來在王十歲時,又移居到臺灣。大學畢業之後,王前往美國求學及發展,靠着從事房地產經營酒店,賺到人生第一桶金。隨後,以精準眼光及獨特的手法,趁着中國改革開放的黃金時期,一舉將個人的財富推向世界級的水平。

一九八九年,王前往中國考察,經驗及直覺告訴他,中國房地產市場蘊藏着龐大商機,於是王決定大舉出脫手上的洛杉磯地產物業,這個舉動讓他幸運地避開洛杉磯房地產大泡沫,一九九二年方能帶着三千萬美元轉戰中國。

舍上海、北京,以南京事業起步的根據地,讓王避開許多實力遠在他之上的競爭者,最後終於順利成爲南京地產及百貨業的一方之霸。只是,中國事業纔剛起步沒多久,王就碰上了麻煩,一九九三年,中國實施宏觀調控,這對地產業者而言猶如寒冬來臨,幸好靠着地方政府的支持及自我應變得宜,讓金鷹安然度過危機。

百貨、地產雙管齊下

雖然有媒體戲稱王爲「百貨王」,但「地產開發」始終是王在中國投資的主軸。因爲如此,金鷹旗下的二八家百貨公司若依樓地板面積計算,有高達五八.三%均是自有物業。老實說,此舉雖然會讓短期的展店速度產生不利影響,但若將時間拉長,隨着租金的上揚,這種營運模式反而會優於純靠租賃擴張的營運模式。

選擇上述獨特的營運模式,充分展現王對於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相當瞭解,知道投資者的偏好。然就金鷹近年的營收及獲利表現來看,兩項營運指標大多維持成長步伐,顯示王不單會買地、養地,經營百貨也有一套。據瞭解,王在二線城市投資的百貨商城,通常兩年內就可以達到損益兩平,至於三、四線城市則更快,有些一年就可達成損益兩平。

金鷹自我定位爲中高檔百貨公司,引進HERMES、CHANEL及GUCCI等精品品牌設櫃,在中國百貨業突出的經營表現,連素有「歐洲股神」、「英國巴菲特」之稱的富達國際投資總裁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也曾公開點名稱許。安東尼波頓表示,金鷹是他接觸過的中國百貨連鎖公司中最佳的一間,該公司不但是業績與盈利增長記錄良好,優於同業的同店銷售增長率更是令人側目

過去一、二年,金鷹積極與臺灣的正崴、PayEasy等公司合作設櫃,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將正崴旗下的Studio A導入金鷹設櫃。正崴與金鷹的合作是起緣於二○一一年九月,不知道是否因爲這層關係,讓王興起入股晶實科技念頭,於是,中美實在今年就收購晶實科技大股東LPI百分之百的股權。

展現更上層樓的雄心壯志

回顧全球經濟的發展,地產及通路相關行業曾造就許多世界或區域屬一屬二的富豪,包括香港長江實業集團李嘉誠家族、美國Wal-Mart的Walton家族,都是代表性的人物。或許,王也深諳此道,所以集團營運重心都擺在「地產」與「通路」雙箭頭上。

值得一提的是,王家族近期一方面降低對金鷹的持股、一方面增持對同業春天百貨的持股,似乎有意藉由併購方式擴張中國百貨經營版圖,顯示王儘管已年逾六四歲,但仍有更上一層樓的雄心壯志。對中美實的股東來說,或許可正面看待此事的發展。因爲,這至少表示,王對中美實的「加持」,暫時不會罷手,或許好戲還在後頭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00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