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熱門ETF透露投資新方向

多變的五月,臺股交易難度提高,主動式選股操作策略暫居下風,被動但可積極操作的槓桿交易型ETF成法人新寵,投資人又該如何跟風?

【文/林麗雪

Sell in May and go away」,外資機構五月賣股走人現象,今年看來再度發生。然往年,面對全球股市波動國內投資人多僅能守在臺股,看着國際股市的來來去去。但今年,隨着各市場ETF產品在臺股陸續掛牌,面對國際股市的波動,投資人終於可以不再被壓着打,甚至可以積極地透過ETF針對國際股市進行避險操作,五月之後,在臺掛牌的ETF,交易勢必更爲熱絡,ETF投資,已不僅僅是跟風,而是必備的投資顯學。

交易型ETF是交易新寵

這現象可以從近期臺股市場的交易內涵窺知一二。這波臺股回檔修正眼尖的機構法人及一般投資人,早已透過買進T50反1進行避險。據統計,自四月十八~二十九日短短不過二週的時間,外資及投信分別買超六萬六千餘張及五千餘張的T50反1,這期間T50反1的累計成交金額並高達一二○.九五億元,是這期間臺股成交金額的第九大,佔臺股成交比重達一.六三%。

實際情況是,透過買T50反1,不少投資人確實也因此避開了這波臺股的下跌,並取得逾四%的報酬率,ETF的低成本、高流動性、靈活交易特質,值此金融環境局勢渾沌之際,較主動式選股,暫居交易上風。

除T50反1外,近期陸股ETF的上證2X及滬深2X,在臺股市場也頗有交易份量,其中,上證2X不僅屢屢擠進臺股單日成交金額前五大之列,過去二週累計成交金額並高達二一○億元,佔大盤交易比重達二.八四%,份量僅次於臺積電、大立光及可成,滬深2X短短兩週的成交金額也有一一○.八九億元,居臺股交易金額第十大。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在臺已掛牌的ETF,佔臺股成交比重已連續四個月站穩九%以上,較去年的五~七%,又再提升許多,這除了因爲掛牌ETF檔數增加外,交易型ETF的槓桿操作特性,讓機構法人得以在一般配置型ETF之外,增加交易的靈活度,機構法人因而更願意積極參與。

國內已有近五十檔ETF

更重要的是,ETF選市不選股的投資特性,多少可規避掉主動選股的投資盲點,投資人只要選市場、選方向,不需負擔太多的擇股風險,就能輕鬆地悠遊在指數的波動中,特別當指數出現明顯的多空訊號時。

政策推動金融進口替代政策之賜,國內投資人現在可以選擇的ETF產品已愈來愈多,臺股除了有臺灣五十及T50正2及T50反1等正向二倍、反向一倍等交易型的產品外,陸股的配置型及交易型ETF合計則高達十二檔之多,其中又以交易型的滬深2X及上證2X交易最爲活絡;近半年來,包括美國香港日本印度ETF也都加入臺股陣容,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在臺掛牌的ETF已接近近五十檔之多。(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88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