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春晚:從區域“小歡喜”到全國“大聯歡”

【熱點觀察】

作者:沙垚(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年味兒越來越濃。各地的鄉村春晚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着。作爲一種以農民爲主體的羣衆文化聯歡,鄉村春晚從形式內容都稍顯粗糙,但卻越來越受基層羣衆的喜愛。如今,在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和機構的支持下,乘着互聯網的東風,鄉村春晚正從鄉村小舞臺走向社會大舞臺,從區域的“小歡喜”發展成遍及全國的“大聯歡”。

2月4日,“2021年全國‘村晚’示範展示活動”進行雲直播,圖爲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許鎮鎮湖村“村晚”現場。光明圖片

鄉村春晚的“前世今生”

一般認爲,最早的鄉村春晚源自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山村,從1981年該村第一次舉辦“村晚”以來,已經整整40年。它是由月山村村民在每年春節期間自編、自導、自演的聯歡晚會。月山“村晚”,男女老少都參與,其中一些經典特色節目已經形成品牌,如每年的“農活農裝秀”用舞臺秀的形式再現了農民在田間地頭日常勞作的場景,既表現了農民的鄉土生活狀態,又展現了農耕文明的傳承,還讓我們看到了不同於都市時尚的審美——一種返璞歸真的鄉村之美。

如果不糾結於“村晚”這個概念,而是在更長的歷史脈絡中考察,就會發現月山“村晚”並非憑空出現。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曆程中,春節羣衆文化活動是一個重要傳統。至少1949年以來,每年春節期間,各地方政府都會要求村莊組織一些春節文化活動。應該說,深入人心的鄉村春晚,是中國共產黨開展羣衆文化工作,進行組織和制度建設的動人見證。

20世紀50年代,中國廣大農村紛紛成立“農村俱樂部”,這是一個聽上去就頗爲時尚的機構,似乎與彼時的鄉土中國格格不入。“農村俱樂部”包含了文藝宣傳股、社會教育股、科技推廣股、體育活動股等內設機構,負責農村全部的科學、教育、文化、娛樂、體育活動,並且大多數村莊的俱樂部,都會在春節期間組織一場聯歡晚會,基本都是農民演給農民看,這不就是今天的“村晚”嗎?2019年,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官店村的“村晚”現場拉起一條橫幅,上面寫着“官店村農村業餘劇團(1950—2019)”以示傳承。幾十年前,這個劇團就隸屬於當地的農村俱樂部。

今天全國各地正在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一些農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如江蘇省徐州市馬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包含理論宣講平臺、教育服務平臺、文化服務平臺、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健身體育服務平臺等,這與當年的農村俱樂部的內設機構如出一轍,其中“文化服務平臺”就負責每年的鄉村春晚工作。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組織保障,再加上“鄉村大舞臺”“文化禮堂”等硬件配置,爲新時期的鄉村春晚注入了更加強勁的動力。

“村晚”這道風景底色是文化自信

農民曾被形容爲“沙發裡的土豆”,在一些人的舊印象裡,他們大多喜歡躺在沙發上看各類肥皂劇和搞笑的娛樂節目。但從各地轟轟烈烈開展的鄉村春晚來看,農民已經不再滿足於觀看別人的演出,他們更願意自己上舞臺。

這是一個重大轉折。

一直以來,如何看待及發揮鄉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的能動性,是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的一個難題,甚至有人把他們稱爲“386199”部隊,將之視爲需要幫扶甚至拯救的對象。但是,在鄉村春晚的舞臺上,他們表演節目時所煥發出的朝氣告訴我們,他們同樣是鄉村振興不容小覷的力量,對於文化傳承、家庭和睦甚至鄉村未來都有重要價值。一方面,空心化是當前大多數村莊都面臨的困難,但一個小孩的演出,常常能讓一家三代人觀看,從而爲村莊凝聚人氣,強化情感;另一方面,在晚會的策劃、籌備、編導、演出過程中,亦可以看出村民的自我組織能力,這完全可以轉化爲鄉村振興的力量。

更爲重要的是,從“2017年全國鄉村春晚網絡聯動”到“2019年全國鄉村春晚百縣萬村網絡聯動”,再到“我們的小康生活——2021年全國‘村晚’示範展示活動”的全網直播……“互聯網+”和數字化成爲鄉村春晚的發展方向,村民們也實現了從區域“小歡喜”到全國“大聯歡”的轉變。

“村晚”的流行與直播的覆蓋,說明農民的文化需求在不斷升級,而“村晚”正在成爲新時代農民重要的自我表達方式。近年來,互聯網上農民的形象常常被建構爲低俗、醜陋,甚至有些愚昧落後,但通過鄉村春晚,中國農民用自己的歌聲、舞蹈向全世界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展現了嶄新的新時代農民形象,他們不僅勤勞勇敢、艱苦奮鬥,而且美麗動人、朝氣蓬勃。不管歌聲是否動聽,不管舞姿是否優美,只要農民朋友們大膽登上舞臺,勇敢地唱出來、跳出來,那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而這道風景的底色是文化自信。

在“村晚”中尋找鄉村治理之策

鄉村春晚很熱鬧,網上不乏一些鄉村春晚的搞笑段子。但如果認爲鄉村春晚的目的和功能僅僅是娛樂搞笑,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爲文藝從來都不是單純娛樂,而是寓教於樂。現實中,很多地方的鄉村春晚以文藝爲方法,去迴應乃至解決鄉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村晚”的節目內容都十分接地氣,有的講述關於婆媳關係的故事,有的分享外出務工遭遇的酸甜苦辣。不管何種節目,在價值取向上,都溫暖人心,催人向善。有的“村晚”,一番樂呵之後,村幹部接着在舞臺上表彰先進,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在這場全村人難得一聚的晚會上,很多村裡的公共事務得到討論,從而培養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增強了他們的村莊共同體意識。

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正確的思想不去佔領,錯誤的思想必然去佔領。站在意識形態和文化陣地建設的高度去重新認識鄉村春晚,又會得到新的啓示,尤其是把區域性的陣地搬上互聯網,將更有利於正能量的傳播。2021年,江西省浮樑嚴臺滄溪、港口三個村聯合舉辦“雲村晚”,除了傳統晚會演出,還增加了國風帶貨等當下流行元素。最值得一提的是,“雲村晚”上,村幹部走訪貧困戶,同村民“圍爐夜話”,共同謀劃村莊未來發展。如今很多青年回村參與鄉村建設,如何處理新老村民的關係,正成爲當下鄉村治理中無法迴避的議題。基於此,浮樑的“雲村晚”還特意安排老村民向新村民講述村莊的歷史,將過去、現在和未來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總之,鄉村不是城市後花園,鄉村春晚不能按照城市對鄉村的想象進行展演,也不能僅用藝術標準去衡量其價值,而要看其社會效果。受疫情影響,2021年很多鄉村春晚從線下搬到線上。比如,“歡樂過大年·邁向新徵程”——我們的小康生活2021年全國“村晚”示範展示活動中,天津、河北、廣東、貴州等全國14個省市的相關村和社區,就在雲端開啓了一場東西南北中跨區域的“村晚”創意接力大直播。我們有理由相信,“村晚”雲直播更包含着一種樸實的、溫暖的、來自社會深處、可以將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的力量。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10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