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媽媽就偷哭!母親節不快樂 恐患「康乃馨身心症候羣」

33歲上班族C小姐從小母親離異,從以前到現在只要提到母親相關他就會默默哭泣。(本報資料照片)

母親節將至,多數人都開心迎接這天的到來,不過卻有一羣人默默在哭泣。33歲上班族C小姐從小母親離異,從以前到現在只要提到母親相關他就會默默哭泣,長大後和母親同住,她又會因愧疚感涌上而難過,從小缺乏母愛的關懷,成爲她最深的夢靨。

33歲上班族C小姐因爲頭痛、失眠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合併頭暈心悸胸悶等恐慌症發作前往阮綜合身心科就醫。她自訴,父母失和,4歲時母親就離開了,一直覺得是自己不好所以媽媽纔會不要她,從小每當母親節學校要寫作文、賀卡、合唱獻歌、製作紙雕康乃馨…就很痛苦、偷偷哭泣。

2、30年來,一提起「媽媽」,心情便瞬間波動、無法收抑眼淚。所幸成年後選擇與媽媽同住,冀望彼此呵護,藉此修復心結與創痛,但期待越深失落也越深,尤其每當看到媽媽在冰箱裡塞滿爲她準備的食物,就又難過到失控抓狂甚至喘不過氣。懊惱媽媽總是不能和自己想像的一樣,媽媽越試圖表達關愛,卻越是讓她想起那些媽媽空缺的歲月。

洪櫻娟醫師說:被拋棄感與渴望被愛的失落,深深影響她自尊的完整及成年後的生活。C小姐就連在工作與人際關係表現得也缺乏自信,儘管她外表亮麗又能言善道,面對主管的看重和提拔,上一刻還開心分享,轉眼間又懷疑自己不夠好、不堪重任,卻又擔心錯失良機,充滿焦慮不安。

阮綜合身心科醫師洪櫻娟說到,每個孩子都渴望母親的愛,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和需求,但不是每個母親都有能力付出愛,人非完人,母親有她自己困難和問題需要解決,當初她也只是個無助的女人。

於是她鼓勵C小姐,你靠自己長大了,真的很不容易, 而且還長得這麼好、這麼有能力,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孤單無依的孩子了。

洪櫻娟針對症狀開立血清素和穩定自律神經的藥物輔助與幾次心理治療,C小姐逐漸能與母親平和相處,在工作也有所發揮,目前已晉升爲小主管,今年母親節也終於能坦然平靜面對。

洪櫻娟建議,當失落、無望感及挫折、壓力持續,身體會出現一段時間連做檢查也找不出原因的失眠、焦慮、胸悶心悸、頭痛頭暈、腸胃不適、暴躁易怒、寡歡哭泣、酒精濫用等症狀就可能罹患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這類文明病了,是需要醫師評估診斷後開立藥物並配合心理治療、放鬆技巧訓練的協助,纔可以儘快重獲正能量,度過人生灰暗期,不要抗拒就醫拖延治療,就能早日重拾生命的色彩。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服用精神科藥物,請勿自行停藥!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