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地球1小時 陸關注白海豚保育

大陸女星宋佳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取自微博@宋佳)

廣西欽州市三娘灣海域,一頭野生中華白海豚在自由嬉戲。(新華社資料照片)

遊客在珠海長隆海洋王國觀賞中華白海豚。(新華社資料照片)

紀錄片中可看見水污染嚴重,對中華白海豚的生存影響很大。(截圖自微博@微博紀錄片)

大陸日前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邀請女星宋佳擔任大使,披露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危機。南海水產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指出,活躍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種羣,分佈在伶仃洋一直往西延伸到漠陽江口的海陵島附近,種羣數量爲2500頭左右,但漁民拋棄在海上的致命幽靈漁網、水污染、海上工程和船舶噪音等人爲侵擾,生存壓力的增大,使得這個最大的種羣處在衰退之中。

3月30日晚,宋佳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華白海豚保護推廣大使的身分,出席「地球一小時」公益活動。今年「地球一小時」活動中,WWF號召大家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生物多樣性並採取行動。而宋佳作爲中華白海豚保護推廣大使,則現場講述自己對保護白海豚及生物多樣性的看法。

江口海域工業化嚴重

宋佳說,海洋是生命的發源地,維持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穩定對於地球的生態平衡都有着重要的意義。中華白海豚是大陸一級保護動物,近岸海洋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也是香港迴歸的吉祥物,再加上名字中的「中華」兩字,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爲了守護世界上最大的一箇中華白海豚種羣,南海水產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已經在珠江口及其鄰近海域監測了近20年。

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工業化和城市化最高的地區之一,珠江在這裡匯入大海,江口海域自然也是受人類活動影響最爲嚴重的海域之一。活躍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種羣,相對於十幾年前,幼豚的目擊比例減少了3分之1。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

繩索傷痕 影響捕食

導致中華白海豚危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是很複雜的。在珠江口海域,漁網的纏繞實際上已成爲中華白海豚最爲嚴重的生存威脅之一。嚴重的可能會被困水下窒息死亡,多數都是脫困後卻被纏住,或者掙脫繩索後留下傷痕,嚴重影響到行動和捕食。

此外,還有挖砂的侵擾,採砂產生的泥沙懸浮物會隨着海流擴散,進而影響周邊海域的水質。相對於十幾年前,伶仃洋北部水域近年來中華白海豚數量明顯減少,棲息地的利用率也下降不少,說明不少海豚遠離了這一塊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