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產權房」複雜難懂 港人投資購入中招

粵港澳大灣區爲香港人青年人提供發展機會。(圖/CFP)

實習記者施怡妏/綜合報導

粵港澳大灣區爲香港人增加發展的機會,許多人選擇到當地投資房產、商家等,但多數民衆不瞭解大陸買房政策,有些房東會爲了推銷提供虛假的資料,導致受害者買下來路不明的土地,因而衍生出許多問題,常有金錢損失案例發生,付了錢後才發現對方是一間空殼公司

根據外媒報導,工聯會日前召開記者會,公佈大灣區針對置業問題的研究及多項建議中山工聯諮詢服務中心主任潘志輝在記者會上表示,「近年港人在內地置業遇到困難甚至騙局愈來愈常見,中心已接獲逾千求助個案,大部分與商住房、『小產權房』或無證『小產權舖』相關。」

潘志輝解釋,大陸的土地分爲「居住用地」及「商業用地」,「前者使用期限是70年,後者只有40年,在土地期限屆滿時,『居住用地』的契約自動續期代表物業擁有者可永遠地在該土地上使用自己的房產;其他用地包括『商業用地』則沒有相關規定,甚至有機會被收回土地,賠償安排也受影響。」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圍繞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組成的城市羣。(圖/中山發佈)

不肖商人商鋪拆分成小產權鋪的格子出售業主購入這些「小產權鋪」後無法辦理過戶手續,事後也難以追究責任歸屬。一名香港人一次購買4個格子鋪,損失高達80萬港元(約臺幣317萬元)。

因香港人不瞭解當地房價行情,商人故意提高售價欺騙消費者。一名阿婆投訴,她曾經以40萬元(約臺幣158萬元)購入市價僅需10萬元(約臺幣39萬)的車位

針對多起欺騙事件,工聯會建議政府加快建設大灣區公共應用資訊平臺,方便市民瞭解當地物業和土地相關政策資訊,同時加強特區政府駐當地辦事處,協助受害者後續賠償相關法律問題。

小產權房是大陸一種房市俗稱用語,並沒有法律效力,也沒有任何官方承認的產權。通常是指在大陸農村和城市郊區原本農民屬於「集體所有」性質的土地,後被人自行建設用於非法銷售的住房,查獲者有可能被拆除或沒收。

►就算爬到樹上!妳還是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