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大戰略的精準醫療契機

圖/路透圖/本報資料照片

根據IEK研究報告,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約389億美元,預估2020年可達695億美元,複合成長率爲12.3%。看準精準醫療趨勢,英國在2014年就已推動「十萬基因計劃」,瞄準精準醫療的研究,美國前總統巴馬也於2015的國情諮文提出2.15億美元發展精準醫療,並在隔年2016年底通過「21世紀醫療法案」,加快FDA對藥品與醫材的審議,鼓勵醫療研究創新;臺灣在「5+2 產業創新計劃」中,也將精準醫療納入重點發展方向,希望將臺灣打造爲亞太精準醫療研發中心示範場域。

默克集團(Merck)於三月與工研院展開合作,並在五月舉辦「臺灣-默克生技製藥產程研發暨培訓合作計劃」啓動典禮,副總統陳建仁表示,工研院與默克的合作,是發揮小國戰略作法,他透露,促成雙方合作背後最大的功臣是蔡英文總統,2016年總統與默克執行長思明碰面,即大力邀請默克來臺投資,展現政府發展生技產業的決心,預計今年內雙方將培育出120位高階生技製藥人才,以及開發新生代生技醫療產品,與國際接軌。

在合作案中,默克將提供在抗體-藥物共軛複合體(ADCs)相關生產製造與預配方專業知識,結合工研院自行研發ADCs的技術能量,提升臺灣精準醫療新藥開發能力,搶攻前瞻醫藥國際市場,預計可協助產業界至少藉此縮短3至5年的研發時間,並降低動輒2至5億元的研發失敗風險,期待爲臺灣搶下ADCs的藍海市場,爲臺灣製藥產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及超過百億元的產值。

由於生醫產業爲政府「5+2產業創新政策」之一,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也認爲,雙方的合作可以提升我國生技製藥產業、尤其是大分子製程優化能力外,也將研發與製造整合在一起,協助臺灣生醫產業從委託製造服務(CMO)模式,轉變爲委託研發製造服務(CDMO),把臺灣產業融入國際價值鏈,提升國際競爭力。而在培育人才的部分,默克將技術、教材與全球優秀的師資帶進臺灣,培養臺灣優秀人才,對臺灣研發能力的提升是大大的有幫助。

結合默克的關鍵技術、前瞻製程及工研院生醫研發實力後,加速提升臺灣生技製藥研發及生產製造實力外,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啓萬也指出,隨着精準醫療的趨勢,疾病診斷檢測方式與隨之而來的醫療行爲,也會隨之改變,因此,若能透過醫療與照護技術的發展,加上大數據的串連,未來醫療模式將會產生「典範轉移」。

臺灣許多資通訊科技大廠都已經陸續投入醫院的照護技術,未來醫院將從過去的涵蓋所有病患的「一套適用」形式,轉爲個別針對個別病人,以個人爲中心的醫療服務。

在精準療領域,工研院也從單點式的技術提升到系統式的整合平臺,並提出從疾病檢測、精確診斷到個人化治療的「系統化解決方案」。在檢測部分,如肺癌已成爲危害國人健康的主要癌症,爲突破現有檢測的繁複步驟,已開發自動化肺癌變異基因檢測實驗平臺,搭配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變異富集檢測試劑,即可全自動化檢驗,減少人爲誤差與感染疑慮。在藥物部份,除了ADC外,也以透明質酸高分子材料開發出可標定淋巴系統的藥物包覆載體,此載體可使所包覆的藥物精準進入淋巴節,毒殺轉移的腫瘤細胞,減少癌症化療藥物的毒性擴散,進而提升癌症用藥的傳輸速度精確度。在醫材與藥物的雙軌並進下,將可爲癌症、免疫病症治療帶來新契機,突破治療的瓶頸,加速臺灣生技產業進軍國際市場。(本文摘自工業技術與資訊3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