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磚」迷倒外國人、百年老店舊振南發揚漢餅文化站上「製糕」點 數位轉型年營收破4億

舊振南董事長李雄慶。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王慧瑛攝影

擦亮百年老店招牌

座落於高雄大寮捷運站附近,有一棟結合傳統文化意象與現代綠建築設計的三層樓建築,走在光影錯落的院落與古典雅緻的室內空間中,處處可見漢餅文化圖騰,空氣中不時還會飄來烘焙糕餅的香味。這裡是舊振南漢餅文化館,也是舊振南的企業總部。

舊振南的LOGO 上,寫着Since 1890 年的字樣,清楚標記着這家百年餅店的歷史,從清光緒16 年迄今,歷經五代的傳承,仍堅守着傳遞漢餅手藝與文化的崗位;推陳出新的包裝設計,融合文化底蘊的口感,讓舊振南的喜餅早就成爲地方望族的迎娶首選,鎮店招牌—綠豆椪與鳳梨酥更是中外馳名的人氣伴手禮。

要打造一家百年老店很不容易,要持續爲百年企業注入新活水更不簡單,舊振南董事長李雄慶、總經理李立元父子倆,一位帶領舊振南重整旗鼓、展開品牌復興計劃,一位投入數位轉型、擴張國際市場,雙雙扮演舊振南進行價值轉型的關鍵推手。

基於家族情感,毅然接手舊振南

舊振南成立於晚清時期的1890年代,早期在臺南府城街內經營漢餅舖,日治時期登記爲菓子製造業,隨後第二代接班人搬遷至高雄創立「振南餅舖」,以前店後廠的方式經營,逐漸以精緻製作的喜餅打響名號,1950∼1970年代「舊振南」已成爲當時南部仕紳的喜餅代名詞;19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消費力大幅提升,舊振南的綠豆椪成爲明星商品,每逢中秋節都門庭若市;1980年代開始擴張店面,光是高雄中正路就開了三家旗艦店。

本文出自《企業創生(2)臺灣闢新局》

「舊振南第二代、我的阿公輩很拼,把舊振南打造成喜餅首選,可惜到第三代走偏了,太多人在管理,甚至有人把收銀機當成提款機。」李雄慶回憶說,他在接手時曾考慮過要放棄這個品牌,但自己從小到大就跟着這家餅店長大,有很深的情感連結,因此決心承接經營下去。

李雄慶接手的其實只有「舊振南」這三個字,他與原有團隊切割乾淨,一切從頭開始。首先他重新定位品牌,放棄西式麪包產品線,聚焦於手作中式精緻糕餅,讓原物料、工序單純化;接着盤點資源,從原先具有幾10年革命情感的老師傅中,挑選幾位加入團隊,重新研發產品,後來成功打造出黃金鳳梨酥,成爲全年熱賣的拳頭商品,以「小金磚」的超高識別度,讓國人及國外觀光客都愛不釋手。

進駐百貨、高鐵通路,提升品牌知名度1996年是舊振南重振品牌的轉捩點。當時高雄SOGO百貨正在招商,總經理透過大股東之一太平洋建設、找到過去在建設業熟識的李雄慶,力邀舊振南這個高雄在地的百年老品牌進駐,當時舊振南只有中正路一家店,恰好有意擴展新通路,且SOGO百貨答應可協助篩選產品、提供包裝建議等支持,李雄慶一口答應,成爲全臺首間進駐百貨公司的糕餅品牌。

舊振南揮軍百貨通路的第一仗表現亮眼,營業額與獲利幾乎翻了一番,SOGO臺北忠孝店也順勢邀請設櫃,而且就在搭手扶梯到B1 最顯眼的位置,同樣也創造銷售佳績;到了2002年,新光三越也向舊振南招手,陸續進駐臺南店、臺中店、臺北南西店、臺北信義A4 等據點,百貨據點就此成爲舊振南最重要的行銷通路。

「原來百貨通路有這麼大的魅力!」李雄慶興奮地說,儘管百貨通路主要銷售的是單價500∼ 800元的伴手禮,但因爲品牌曝光、消費者接觸等效益,因此可帶動平均約3萬∼ 5萬元的喜餅生意,效果超乎預期。

2007年舊振南靠着文化傳承的品牌故事,又成功打進高鐵通路及機場免稅商店,不僅創造了可觀業績,更重要的是提升品牌知名度。李雄慶坦言,很多人不常去百貨公司,但經常需要搭高鐵,舊振南在高鐵站設立的獨立店,都是設在入站後第一節到第六節車廂的候車區,讓很多高消費客戶因此認識舊振南,每年都累積數萬名客戶。

靠誠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業績一路成長

「企業一定要遵守公司治理的原則,照規矩來才能永續經營,上一代經營者就是因爲沒有照規矩,纔會陷入快要破產的境地。」李雄慶有感而發地說,與客戶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誠信」,我們每一筆交易都一定要開立發票。舊振南跟高鐵、升恆昌合作,都得經過嚴謹的稽覈與抽查程序,考量食安、服務品質等指標,能夠長期合作至今超過15年,靠着就是誠信。

此外,舊振南也在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的邀請下,進駐臺北晶華酒店設立門市。李雄慶表示,潘思亮是高雄人,因此希望將舊振南這個來自高雄的糕餅品牌與國際精品品牌並列,我們很榮幸能夠和國際接軌,更是向世界品牌借光!

隨着產品到位、通路布建有成,李雄慶重新擦亮了舊振南這個招牌,在疫情之前的2007∼ 2019年,公司業績持續成長,年營收已經突破4億元。第五代的李立元、李博元兄弟相繼返臺協助家業後,舊振南更展開大規模的數位轉型,同步興建現代化的食品工廠及漢餅文化館,準備迎接下一個階段的成長。

(本文出自《企業創生(2)臺灣闢新局》作者:黃日燦)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