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龍圈粉,高通擴圈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經針對“企業如何增長”講過一句名言:“很多企業喜歡不斷在垂直方向細分市場,但這樣做的最終結果,往往是市場小到沒有價值(因爲根本沒有用戶需要)”。他建議,更好的做法應該是將企業的創新在水平方向轉到新的市場,從而創造出有新價值的新產品,最終贏得更大規模的消費者。

如果用兩個字來總結這個理論,那就是——「擴圈」。

擴圈,某種程度上正是高通的驍龍平臺自2007年面世以來的真實成長寫照,也是科技行者遠赴夏威夷茂宜島參與今年驍龍峰會感觸最深的印象之一。

01 擴圈品牌:認準這隻“驍龍”

驍龍的Logo標誌最初是一隻龍,現在它已經是一隻圈粉兒的龍。

就在今年的驍龍峰會首日,一系列數字在開場時被高通提及,這些數字大致橫跨兩個維度:

1. 品牌認知度:驍龍的品牌認知度是競品的2倍多,在中國,驍龍的品牌認知度達到85%。

2. 品牌忠誠度:智能手機用戶“安利”驍龍的可能性,是其它競品的10倍;驍龍粉絲社區已超1400萬人,粉絲的內容可能會影響超過13億人;更誇張的是,人們願意爲驍龍終端多付16%的溢價。

而驍龍不斷擴圈圈粉的現象背後,其實也是移動產業變革的成果。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以終端應用程序爲主的世界裡,比如在茂宜島的這幾天間隙,隨處可見用手機直播、用PC辦公、戴手錶跑步的人,這已經是人們當下普遍的工作生活常態,一個由「觸控界面-應用程序-操作系統-計算平臺」建立起來的層層關係網,而在移動技術創造的社交網裡,移動終端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變革。

在開幕演講中,高通公司總裁兼CEO安蒙就亮出了“高通對於下一代終端的思考”,安蒙給出兩條邏輯線:當4G將「寬帶」接入「移動終端」時,就出現了智能手機,智能手機重新定義了現代人生活,孕育了個人移動計算終端時代。那麼,當5G將「AI」接入「個人移動計算終端」時,是不是會再一次重新定義用戶體驗?

安蒙給出了肯定回答:“AI改變了一切,改變了高通對終端、操作系統、應用程序的思考,以及對用戶體驗的實際定義。”長遠來看,它指向下一代終端新物種“Next”。

圖:以語音通話+短信爲代表的翻蓋手機、以信息+郵件爲代表的全鍵盤手機、以移動計算爲代表的智能手機,以及“Next”下一代終端

正是因爲如此,這次驍龍峰會一共發佈了四款新品,無一例外都把AI作爲主軸,包括“用AI變革PC的”驍龍X Elite,以及在這之上實現的“跨終端製造商和操作系統的功能”Snapdragon Seamless,“爲下一代手機帶來生成式AI的”第三代驍龍8,“利用AI實現降噪功能的音頻平臺”第一代高通S7 Pro。產品不多,但個個重磅,我們下文細講。

高通公司總裁兼CEO安蒙

一個更直觀的AI用例,來自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侯明娟的現場分享,她指出,從攝影誕生以來,用戶一直是通過放大和裁剪來拉近拍攝主體,但對於已經拍攝出的照片,傳統辦法無法將其進一步無損縮放。

而慧鯉科技,一家中國創業公司,面向第三代驍龍8開發了一個神經網絡,能夠重構照片缺失的部分,這一特性叫做“照片擴充”,它能支持用戶對照片縮放,讓照片看起來有廣角效果,即使並非用廣角鏡頭拍攝。

侯明娟的這次分享意義非凡,這不僅是高通中國高管出現於驍龍峰會的主題演講環節,同時也是協同中國創業公司的同臺高調亮相——“高通對中國市場很重視。”侯明娟在之後與科技行者的私下交流中強調。

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侯明娟

不過,印證“驍龍擴圈”的論據不止是千萬驍友,和下沉到中國創新生態的創業公司,更包括在今年驍龍峰會佔據極大分量的一個品類:PC。

02 擴圈品類:PC市場重新洗牌

看似已經脫離產業潮流的PC,過去幾年卻是高通的重要業務範疇之一,在高通眼中,PC這一古老的計算平臺在AI的加持下,將結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沉寂,重新成爲一個核心的創作、生產力和娛樂工具。

一直以來,生產力工具都在隨着交互界面的發展而發展。回顧歷史來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命令行的盛行使得個人電腦的廣泛使用成爲可能;20世紀九十年代,圖形用戶界面讓普通用戶能夠輕鬆、容易地使用PC;現在,AI正推動PC計算變革,使其變得更加個性化、更加自然、更加直觀。

從高通的判斷來看,PC將變身爲一個全新物種AI PC。它一方面可以預測你的需求、成爲你最得力的助手;另一方面,AI PC也不犧牲性能、續航、便攜的前提下不受時間、地點、網絡、隱私和安全約束。比如現在流行的移動辦公,或許將會升級爲“移動智能辦公”,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做直播、刷視頻、讓PC幫你生成內容,也只有PC完全做到“移動”和“智能”,生產力才能被完全“釋放”。

但爲了實現這一切,個人電腦需要達到新一代的處理能力,這就對其主要的處理引擎——CPU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去年驍龍峰會上,高通曾提到從四五年前開始研發一個全新定製的Oryon CPU,而這一次,高通就放出了本場最大一匹黑馬:驍龍X Elite。

1、CPU

驍龍X Elite爲AI PC而生,集成高通全自研Oryon CPU。於是接下來,就出現本場第一個名場面: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系列之“拳打X86,腳踢ARM”。

Oryon CPU的單線程性能超過了蘋果的M2 Max和英特爾的i9-13980HX,峰值性能功耗比M2 Max降低30%,比i9-13980HX降低70%。“這不僅是高通驍龍的高光時刻,更是整個Windows生態系統的高光時刻。”安蒙在一句又一句的“Take a photo”讓大家記錄這一刻中,收穫臺下陣陣掌聲,把這個環節推向一個小高潮。

Oryon CPU的單線程性能對比蘋果的M2 Max和英特爾的i9-13980HX

在多線程性能方面,對比英特爾的i7-1355U(10核)和i7-1360P(12核),驍龍X Elite的性能可達其兩倍,峰值性能功耗降低68%;對比英特爾i7-13800H(14核),驍龍X Elite性能超過60%,峰值性能功耗可減少65%。此外,高通還重點對比了蘋果的 M2,強調驍龍 X Elite 的性能超過它 50%。

驍龍X Elite性能對比其他同類ARM架構競品和X86架構競品

2、GPU

性能躍遷不僅僅發生在CPU上,驍龍X Elite還支持集成圖形性能,這就輪到Adreno GPU出場了。在面向PC的熱門3D圖形基準測試中,驍龍X Elite對比英特爾i7-13800H的性能高達兩倍多,峰值性能功耗低74%。對比Ryzen 9-7940HS,驍龍X Elite性能超過80%,峰值性能功耗可減少80%。

“這對OEM廠商和用戶無疑都是好消息。對於用戶,大家不需要在性能和能效之間做選擇,而是可以兩者兼得。對於廠商,可以將驍龍X Elite應用於PC設計,帶來更多想象力。”高通技術公司高級副總裁兼手機、計算和XR業務總經理阿力克斯·卡圖贊(Alex Katouzian)指出。

3、NPU

如果把CPU和GPU看作通用計算單元,那麼高通此次爲AI PC附加了一個新的衡量維度:端側AI,這就不得不引入NPU,NPU負責讓各種AI模型在終端上一刻不停地高效流暢運行。

驍龍X Elite異構的高通AI引擎,通過NPU+CPU+GPU能夠整體實現75TOPS的算力。而驍龍X Elite的Hexagon NPU,可以達到45 TOPS的算力。驍龍X Elite支持在端側運行超過130億參數的生成式AI模型,處理速度是競品的4.5倍,面向70億參數大模型時每秒可生成30個token。

如果把這個衡量標準放在具體場景中,普通人每分鐘可閱讀約200-300個單詞,這相當於每秒處理5-7個tokens,而驍龍的終端側AI的書寫速度比人類閱讀速度還要快。所以,當用戶要求數字助手幫你寫郵件、轉錄會議記錄、或者生成內容時,幾乎能夠得到秒回。

驍龍X Elite性能

綜合來看,當提到移動辦公時,有人認爲PC已達到能力極限的時候,高通卻認爲,PC是時候擁有屬於自己的移動創新能力,它要讓AI PC不僅能夠做到Always on,還可以做到AI Everywhere。“驍龍X Elite的顛覆性性能、持久電池續航、強大的生成式AI能力、以及來自合作伙伴生態系統的支持,將徹底改變PC市場格局。”高通技術公司產品市場高級總監 Debra Marich強調。

更關鍵的是,高通認爲PC市場早就苦於無創新久矣。“在我與企業高管的交談中,他們明確表示AI對拓展新機遇至關重要。94%的商界領袖表示,AI已在工作中提高生產力。在IT決策者中,AI是影響購買決策的最大因素。新的研究表明,近一半的IT決策者準備基於AI性能更換PC品牌。這蘊含巨大機會,驍龍X Elite恰逢其時。”高通技術公司產品管理高級總監Nitin Kumar感慨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消費者並不會等太久,OEM廠商預計將於2024 年中旬集中推出搭載驍龍X Elite的PC,包括微軟、聯想、榮耀等。

03 擴圈功能:智能手機用「端側AI」擁抱「生成式AI」

如果說AI能讓PC煥然一新,那麼創造移動時代的智能手機自然更不例外。

峰會上,高通還發布了首個專爲生成式AI而精心打造的移動平臺:驍龍8Gen3(第三代驍龍8)。Gen意指Generation(代),而生成式AI全稱是Generative AI,兩個“Gen”正好不謀而合成了雙關,高通也在驍龍8Gen3的宣傳片中巧妙的用“Gen1、Gen2,Gen AI”的文字梗,來引出“驍龍Gen 3”的“生成式Generative AI”特性。

相比上一代,第三代驍龍8的CPU性能提升了30%,GPU性能提升了25%,NPU性能則提升了25%,支持運行100億參數的生成式AI模型,以20 tokens/s的速度運行大模型。據稱在智能手機上運行Stable Diffusion,不到1秒就可以用文本生成圖像。

驍龍8Gen3(第三代驍龍8)特性

根據高通的現場演示,第三代驍龍8的端側AI可以化身手機裡的健身教練、P圖大師、數字人等等,它不容易被察覺,但它無處不在。比如擴充照片背景、生成虛擬背景、幫助驗證圖像真僞、追蹤高速移動的人物、檢測霧霾並提供健身建議、通過視線自動調整對焦、生成內容等功能。

作爲高通重要合作伙伴,榮耀終端CEO趙明現場演示了一個端側AI大模型的用例。在即將發佈的Magic6系列上,依託於高通芯片的低功耗能力,和榮耀獨有的眼動操控技術,Magic6系列支持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功能「靈動膠囊Magic Capsule」,這是一種基於眼神跟蹤的多模態交互技術。比如當膠囊頂部出現Uber打車的通知時,用戶無需點擊,只需要看一眼,就能自動打開Uber卡片,看到車牌號碼和到達時間;持續注視,卡片還會進一步展開到APP,更方便單手操作。

榮耀CEO 趙明現場演示「靈動膠囊Magic Capsule」功能

目前官宣將搭載第三代驍龍8的品牌,已經包括華碩、榮耀、iQOO、魅族、蔚來、努比亞、一加、OPPO、真我realme、Redmi、紅魔、索尼、vivo、Xiaomi 和中興。

今年驍龍峰會還有一個小細節,更說明驍龍手機的擴圈有跡可循。在此次峰會的官方直播視頻右下角,顯示了“Shot on Snapdragon(由驍龍拍攝)”的字樣,這是因爲現場直播的設備,很多都是用搭載驍龍的手機實時拍攝。

而之前爲了宣傳今年的驍龍峰會,高通還專門拍攝了一支“Power to Move”的宣傳片,同樣是由搭載驍龍的手機全程拍攝,參與此次宣傳片拍攝的攝影總監Damian Acevedo在視頻裡說道:“之所以參加這個項目,是想找到傳統攝像機無法做到的獨特運鏡方法,在360度拍攝模式下,鏡頭圍繞着演員,我發現它能捕捉到很廣的顏色範圍,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拍攝方式,某種程度上甚至比傳統拍攝方法更有效。”

可見,從通信設備,到計算設備,到影像設備,驍龍“擴圈“一以貫之。

04 擴圈生態:多終端、多廠商、多合作

回頭來看,如果AI是驅動“Next”下一代終端的內因,那麼高通更希望爲跨設備、跨平臺、跨操作系統的“Next”終端搭起一座互聯之橋,而這座橋也是此次高通的壓軸之作:Snapdragon Seamless。

Snapdragon Seamless是一個包含硬件解決方案和軟件框架的集合,支持Android、Windows和其他操作系統的驍龍終端之間,互連並協作。在高通的設想下,人們口袋裡的智能手機、手腕上的智能手錶、耳朵上戴的耳塞、腿上的PC、手中的平板電腦、頭上的XR頭顯或眼鏡等終端設備,正在融入人們的生活,而這些終端應該有一個無縫體驗。

根據高通的現場演示,你可以在Android手機上打開一個視頻播放器,可以把它拖拽到Windows電腦上繼續看,或者再拖到平板電腦上,可以在這三種設備上共享文件、拍照體驗、甚至是鼠標指針。

現場演示Snapdragon Seamless,三款終端均來自榮耀

據悉,Snapdragon Seamless現已支持第三代驍龍8、驍龍X Elite和高通的可穿戴平臺與音頻平臺。未來,Snapdragon Seamless將擴展至XR、汽車和物聯網平臺。包括微軟、Android、Xiaomi、華碩、榮耀、聯想和OPPO在內的公司正與高通合作,利用Snapdragon Seamless賦能多終端體驗,該技術最早將於今年落地。

而如果我們把這件事情放大來看,這不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系統功能升級,更是一個龐大的生態擴圈。在這次意義非凡的峰會上,我們不止一次看到“擴圈”的跡象。

如同安蒙在最後壓軸上場時所說:“將終端保留在一個封閉式生態系統裡已經過時了,未來大家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終端,而不是被允許選擇某個終端。”這就讓我想到,以前買手機,大家基本沒有糾結,都排長龍買那一款品牌,整個市場缺乏新意;而現在大家買手機,會發現各品牌百花齊放,性能、外觀、影像等,整個市場卷出新意。

擴圈帶來的更直觀結果,就是更多的生態合作。比如這次驍龍峰會的一個名場面,是“高通和他的朋友們”,此次參與站臺驍龍峰會的合作伙伴不僅數量衆多,更講究一個門類齊全。據科技行者不完全統計,它們包括但不侷限於:榮耀、小米這樣的手機廠商,微軟、聯想、惠普等老牌PC生態玩家,Meta、谷歌等互聯網廠商,BOSE等多媒體周邊廠商,慧鯉科技、百川智能、truepic等國內外創業公司,Zoom、Blackmagic Design(視頻製作工具DaVinci Resolve的開發商)、DXOMark Snapchat等獨立軟件開發商,本站遊戲、Kabam等遊戲開發商,甚至還有曼聯這個足球俱樂部。

驍龍在圈粉,高通在擴圈,如同安蒙在開場中強調:“今年是一次特別的驍龍峰會,也是關於我們公司的改變,我們一直強調高通在不斷轉變,從原來的一家通信公司,轉型爲現在的網聯計算處理公司。”

不過,高通這家技術門檻極高的通信廠商,究竟是如何能做到持續擴圈、讓影響力外溢?或許安蒙在現場的一句話是個好答案:

“高通關注和聚焦兩個關鍵領域,那就是「強化合作夥伴關係」和「打造全球社區」”:

· 1、高通合作伙伴關係戰略,是圍繞消費者體驗爲核心而打造,比如影像、音樂、遊戲、體育賽事,“我們相信,熱愛是連接人與人的紐帶,而技術可以將這些體驗變爲現實。”;

· 2、打造高通全球社區,是通過更多驍友,觸達更多人。

所以,雖然驍龍在擴圈,在打破常規,跳出傳統思維。但是驍龍生態背後的合作伙伴和消費者成長邏輯,卻一如過去的十六年成長之路,從未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