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落戶的伏筆與懸念

“這一回,我決定親自帶隊,這將是我人生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深知做出這個決定,對我來說意味着什麼,我願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爲小米汽車而戰。”兩個多月前,當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宣佈小米將在未來十年投資1080億元下場造車時,隨之心潮澎湃的不僅是無數的小米用戶,也包括希望引入優質汽車項目落戶的“城市合夥人”。新能源汽車項目,本來就是地方城市招商引資的香餑餑,此次小米攜巨資入場,必然會引發城市之間的爭搶“暗戰”,在多座“緋聞”城市中,小米會如何選擇,小米汽車會選擇哪座城市成爲“根據地”,會不會與當地車企產生“緋聞”,值得業內關注和期待。

武漢:家鄉傳聞最多,呼聲最高

從雷軍正式宣佈小米造車開始,武漢就成爲了坊間猜測中最有可能牽手小米汽車項目的城市。武漢市民衆紛紛給政府部門留言詢問,希望政府能夠採取積極行動,爭取小米落戶武漢,而武漢當地政府也應民衆呼聲積極行動起來,力爭小米汽車項目能夠落地武漢。

3月31日,也就是雷軍宣佈小米造車的當天,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在武漢城市留言板回覆網友:汽車已成爲武漢開發區的支柱產業,開發區正積極推動傳統汽車向下一代汽車轉型升級,圍繞“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輕量化、共享化”發展趨勢,主動出擊,精準招商。小米作爲世界500強,是該區重點的招商目標企業。該區高度重視小米官宣造車事件,已在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將主動、熱情對接小米,爭取合作可能性

4月2日,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回覆網友,小米系項目是東湖高新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將進一步加強與小米的溝通,積極引入更多小米系產業項目落戶光谷

武漢之所以有很大可能性搶走小米汽車項目,有三大關鍵因素。其一,雷軍本人是湖北仙桃人,大學又在武漢大學讀書,對武漢有着特殊的感情。小米第二總部已經落戶武漢光谷,雙方有着良好合作的基礎。其二,武漢有着非常好的汽車工業基礎,對小米有着很強的吸引力。自1992年東風汽車與法國標緻雪鐵龍汽車公司合資成立的神龍汽車落戶武漢開始,武漢的汽車工業開始迅速崛起。

如今,僅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就聚集了7家汽車整車企業、12座汽車總裝工廠、5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僅以官方2018年發佈的數據,當年武漢市汽車產量爲170萬輛,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達4000億元,連續9年成爲武漢市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

目前,武漢對小米汽車的渴求度非常高。雖然武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汽車城,但在汽車新舊動能轉換上已經輸了先招。總部位於武漢的東風汽車,在鼎盛時期一年的銷量就能達到400多萬輛,營業收入更是曾經達到5717.6億元(2016年數據),而到了2020年,東風汽車全年銷量爲286.8萬輛汽車。

傳統汽車產能過剩,在引入造車新勢力方面,武漢的動作較其他城市業也慢了一個節拍。上海引入特斯拉,合肥引入蔚來,小鵬落戶廣州,瀋陽也引入恆大汽車1200億元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項目。以汽車作爲第一大支柱產業的武漢,無疑不能接受汽車產業的“沒落”,而小米汽車的出現,有點久旱逢甘霖的意思。對於武漢而言,能否打贏小米汽車的爭奪戰,意味着很多。

北京:大概率成爲“總部基地”

業界的一種預測中,小米汽車採取“北京研發+武漢製造交付”的雙核心模式也被認爲是一種極大可能。同樣,小米汽車落戶北京,也存在幾大關鍵因素

其一,小米的總部就在北京,北京具備的科技人才特別是研發智能電動汽車的IT人才優勢是其他城市所不可比擬的。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北京市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達1084家,佔全國人工智能企業總量的26.5%。北京人工智能人才將近4萬人,佔全國人工智能人才總量的60%。如果小米汽車的研發業務落戶北京,十分順理成章。

其二,北京市的汽車工業也需要引入小米汽車這樣的新勢力。作爲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2020年的第二產業佔比爲15.8%,第三產業的佔比爲83.9%,這意味着屬於第二產業的汽車產業並非支柱型產業。不過,這並不代表着北京市不重視汽車產業,北汽集團就是北京第一家營收突破5000億元的國有企業。

北京需要的是傳統汽車的轉型升級,此前創造過輝煌業績的北京現代等企業,如今出現大量產能閒置的情況,而大力扶持的北汽新能源則不是很爭氣,近一兩年在市場競爭中出現了掉隊現象。顯然,北京市不希望自己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落後於其他城市,這與自身的城市地位不符,而這時候引入造車新勢力就是理想的選擇。

此前,北京就錯過了蔚來汽車。2019年5月,在蔚來汽車發展的關鍵節點,蔚來與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亦莊國投將向蔚來投資100億元。兩個月後,蔚來在北京新註冊成立“蔚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但是,亦莊國投的資金遲遲未能到位。

彼時的蔚來資金鍊極其緊張,急需資金輸血,而亦莊國投關鍵時刻停止投資可能是重新評估了風險。但從蔚來後續的發展來看,顯然亦莊國投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反倒成全了合肥“中國最牛風投”的名頭。

在錯過蔚來汽車之後,有媒體報道稱,亦莊國投已經和極星汽車已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極星中國總部和極星汽車全國旗艦展廳也將落戶北京亦莊。不過,極星汽車的投資價值和小米汽車遠不能比。這一次,恐怕北京會吸取錯過蔚來汽車的教訓。要知道北京的順義和大興亦莊,都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汽車企業。

作爲首都汽車產業大區,順義經過通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以研發設計爲引領、以整車及核心零部件製造爲基礎,以汽車金融、汽車銷售、展示體驗、共享出行、無人駕駛等業態爲延伸的產業生態。但是,隨着傳統汽車產能出現閒置,順義亟需實現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目前正在積極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集羣,而引入造車新勢力無疑是一個理想選擇,此前就傳出理想汽車可能會收購北京現代一工廠。大興亦莊是汽車產業園區的後起之秀,自2017年以來,就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爲“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重要發力點,在錯失蔚來之後,小米可能是其極力爭取的目標。

合肥:最牛風投城市吸引力不小

合肥是一座神奇的城市,他的神奇之處在於投資方面屢屢有不凡的大手筆。2007年,合肥市財政收入僅300億元,卻敢拿出全市1/3財政收入投資京東方,最後賺了100多億元。2011年,合肥又拿出了100多億元投資半導體,投了長鑫/兆易創新,在相關公司上市估計浮盈超過1000億元。

2019年底,造車新勢力蔚來經歷資金鍊危機,股價不到2美元。2020年4月,合肥市注資70億元抄底,持有蔚來中國24.1%的股份,蔚來中國總部落地合肥,隨後蔚來股價暴漲,最高超過60美元左右。

蔚來合肥總部

聚焦到汽車領域,合肥還有其他幾個新能源汽車的項目的引入。除了蔚來汽車之外,還投資威馬汽車,引入大衆汽車集團投資江淮汽車,最新的例子是和領跑汽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合肥吸引了國軒高科、威靈電機、合肥巨一等新能源配套企業入駐。隨着這一系列項目的落地,合肥正在成爲長三角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對於小米汽車的出現,合肥自然不會做一個袖手旁觀者。雖然合肥的城市實力不如北京、武漢這些更大的大城市,但其完美詮釋了“事在人爲”的重要性。對於合肥而言,如果能爭取到小米汽車落戶,那將意味着合肥在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的道路上會取得明顯的領跑優勢。

不過,合肥也需要提防同省的蕪湖以及陝西西安這樣的“後起之秀”。據媒體報道,汽車產業基礎紮實的蕪湖,今年把招商引資當作今年的市政府一號工程,足可見對優勢產業和企業的期待。相比蕪湖,陝西西安的吸引力會更大一點。近年來,西安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其制定的《西安市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50萬輛以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廣泛應用,汽車產品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將西安汽車產業發展成爲我國汽車產業的重要基地。

目前,比亞迪西安工廠以及寶能汽車集團西安基地均已建成投產,而對於小米汽車項目,西安絕對不會放棄爭取。西安市投資合作局在回覆網友建議時表示:新能源汽車是西安市汽車產業重點突破方向,是帶動經濟加快發展的新引擎,西安市現擁有陝汽、比亞迪、吉利、金龍、三星SDI、寶能、開沃等一批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西安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持續緊密對接“小米造車”項目。

可見,後起之秀們也在積極爭取小米汽車,不排除出現黑馬的可能。

保定:與北方最強民營車企攜手

在以前的預測選項中,無論如何也不會出現保定,但隨着日前雷軍深夜到訪長城汽車,可能性就出現了。據報道,6月8日晚間,雷軍來到位於保定的長城汽車研發中心,小米及長城汽車方面均未對外公佈此次雷軍造訪的目的。不過有外界猜測,雷軍此次到訪,應與造車有直接關係。長城汽車股價也出現大漲。

更早之前的3月,小米宣佈智能電動汽車項目正式立項。隨後有消息透露,小米正在和長城汽車談判使用其工廠生產電動汽車。

不過,該消息隨即遭到了雙方否認。長城汽車在互動平臺表示,媒體刊登報道提及小米集團正與公司談判使用本公司工廠生產電動汽車,經覈實,上述新聞報導並不屬實,公司並未與小米就上述新聞報導事宜進行談判。但公司對與互聯網公司開展新的合作保持開放態度,公司歡迎所有相關產業的夥伴,共謀發展,共迎未來。

排除之前各種傳聞的干擾,雷軍造訪長城,可能有兩大目的。一是考察學習,對於造車這件事,雷軍是慎之又慎,小米沒有輸的機會,因此考察學習就成爲了正式動手之前需要做足的功課,而長城汽車這樣的自主品牌佼佼者,自然是雷軍重點研究學習的企業。二是探討與長城汽車合作的可能性。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爲,小米會採取代工的方式造車。如果真是這樣,長城積累的造車技術對小米將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

保定這座城市的競爭力,確實比其他潛在城市差了一些,但保定距離北京——小米汽車的總部又有着距離近的優勢。目前來看,雷軍並不沒有急於去爲小米汽車選擇落戶的城市,而是在一邊挖人,一邊考察學習。雷軍喜歡在做事之前挖到足夠的優秀人才,在組建好核心團隊之前,恐怕小米很難確定落戶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小米汽車受到衆多城市的追逐,但並不見得被汽車業界看好。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日前的一次論壇上就主動談到了雷軍。“對於現在的巨頭們來說,跨界造車不擔心虧錢,比如雷軍,虧50個億元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很有可能一條路線的錯誤就白白丟失了三年,這個是再多錢都換不回來的,很有可能就徹底掉隊了。”王傳福說。

對於一向不懼挑戰的雷軍和小米,錢確實不是主要問題,目前看時間與效率纔是其汽車事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如何事半功倍地推出首款量產車,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找到一個靠譜的合夥人和城市,同樣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家之言

“雷布斯”造車值得期待

雷軍,素有中國“雷布斯”之稱,用16年的時間,以金山公司總裁的身份帶領它成功上市;然後在41歲的時候,用9年的時間讓小米後來者居上,成爲手機的世界第三。

雷軍過往創業的經歷值得欽佩,當他毅然決然地宣佈造車之時,贏得了大多數人的看好,爲什麼?

原因無外乎雷軍做事的極度認真。對於要不要造車,小米對用戶做了一個調研,結果顯示,在有一兩萬人蔘與的調研中,有90%的人說他支持小米造車,會買小米造的汽車。

用戶有需求有期待,這是促使雷軍下決心造車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他也深知造車的艱鉅性。

好心的朋友也給他提出過反對意見:汽車工業非常複雜,投入巨大無比,動輒就是幾十億上百億元的投資,而且週期特別長,走錯一步就容易翻船。你們是外行,估計搞不定的。

不過,雷軍就有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魄力,小米造車,一定有贏的機會,而把握機會全憑努力。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雷軍馬不停蹄地開始四處考察學習,開始招納精兵強將,並不盲目出招,而是要招招見血。

凡事就怕“認真”二字,而雷軍就是那個認真的人,認真造車的人,這讓小米造車成功的可能性提升許多,也值得外界的期待。

(張忠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