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捨得》總製片人徐曉鷗:人性縫隙中有戲劇張力

《小捨得》劇照

記者 劉燕秋

擇數超綱教學、翰林中學違規招生受到教育部門的處罰,風帆小學討論搖號政策的可行性……如果你關注教育問題,會發現電視劇《小捨得》和社會現實的聯繫相當緊密。作爲檸萌影業“小系列”的第三部,《小捨得》在創作過程中緊扣教育領域真實事件,教育公平、學生減負、規範補習班亂象等話題都有涉獵。

“‘小系列’前兩部風格調性相對統一,更多展現的是詼諧、智慧、溫暖,涉及到的殘酷內容比較少。在《小捨得》的創作中,我們希望其中的思考能更深入一些。”這個系列的總製片人徐曉鷗告訴界面文娛

《小別離》和《小歡喜》更多聚焦在家庭教育,《小捨得》在教育話題的深度廣度方面更進一步。最顯著的表現是,這部劇用了頗多篇幅來探討學校教育、校外培訓、家校聯動、教師教育觀碰撞等內容。同時,家庭關係的設定和人物情感也更爲複雜。

要實現主題表達的深度和廣度,一個紮實的劇本尤爲重要。和同系列的前兩部作品一樣,《小捨得》同樣改編自魯引弓的同名小說,原著已經通過調研提供了關於整個教育環境的詳實資料,改編的主要工作是拓寬戲劇空間,同時提供更多關於人物的真實感受。編劇周藝飛此前寫過一些劇本,但還沒有代表作播出,徐曉鷗看過她寫的劇本之後認爲她寫作能力很強,同時有自己的風格,而且周藝飛的孩子正好也在小升初的階段,對教育話題有很強的表達欲,在這種情況下,由她來擔任編劇再合適不過。

改編過程中,既愛孩子又有自私一面的南建龍成爲構建整體結構的關鍵人物,這個特殊人物和特殊家庭結構,從播出後的輿論反饋來看,給很多觀衆留下高討論度。

在徐曉鷗看來,這部劇並沒有想去表現父母是怎麼“雞娃”的,創作過程中的一個抓手和出發點其實是講家長的攀比,更多聚焦在父母因爲比較喪失判斷後對孩子的影響。南建龍是整個家庭氛圍的營造者,正是因爲他,這個家才變成了現在這種相對特殊的樣子。正是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角色看上去孩子教育沒有太大關聯,但其實在更深的層面釋放着影響——教育不單純是父母跟孩子之間的代際互動,也綜合了父母成長史裡面的很多因素,包括原生家庭、小時候所受到的教育、在各種形式的比較中所處的地位。

“南建龍的底色裡有醜陋的地方,探討了很多在倫理和情感上的複雜性,對演技有比較高的要求。當時我們就覺得這個角色一定要找張國立老師來演,他也確實演得非常好,完整地解釋了這個人物的來處和歸處。”徐曉鷗告訴界面文娛。

她並不擔心這個不那麼傳統的父親形象會引發觀衆的反感。“我們都希望能夠刻畫擁有色彩、亮點的男性和女性角色,但這樣的角色一定有瑕疵。”在《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播出後,徐曉鷗發現,觀衆已經不滿足於看紙片人,“人本來就是複雜多樣的,人性中的縫隙能成爲很好的戲劇表現”。

《小捨得》對於家庭樣本的選擇也更開闊了。

《小別離》和《小歡喜》裡方圓和董文潔家庭是標準的城市家庭,《小捨得》裡,南儷雨嵐兩個家庭基本代表了一線城市的大部分家庭情況。在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非常詳細地計算了兩個家庭收入和支出以及家庭可消費的靈活收入,也就是所謂的日常花費,同時非常嚴格地在遵從這一收入標準。

“大家會看到他們的衣服、包、家裡的裝修,不會輕易出現一些特別昂貴的大牌,但是像田雨嵐這種家庭,她也會有一兩件大牌,因爲她本身是一個戰鬥型人格,有時需要穿戰袍,但是身上不會有大面積的大牌。”徐曉鷗透露。

在《小捨得》裡,城市家庭之外,經濟壓力的呈現會集中在米桃這戶人家,可以說,他們代表了部分外來務工人員的狀態——過去他們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兒童,但現在一線城市有很多政策在提倡教育公平,比如在上海、北京的外來務工人員只要滿足一些基本條件,就可以申請可以進對口的公辦小學接受教育。

在徐曉鷗看來,對做教育題材創作者來說,教育公平是一個基本原則,也是他們創作的初心。這種教育公平在米桃的身上有所體現,但她同時面對着很多問題。比如,她有機會進入風帆這樣的公立學校,成績優異,老師對她關愛有加,她的家庭也沒有任何矛盾,沒有重男輕女的現象,父母都在努力要給這個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但她仍然要面對很多挑戰,比如補習班的問題、見識和視野的問題、家庭情感的問題。

“從米桃的視角出發,看她怎麼來解決這些問題是一個非常好的視角,我們在上兩部戲當中沒有空間加這部分內容,在這部戲裡終於有空間可以進行表達。”整部劇裡,徐曉鷗最喜歡的高光時刻也是在米桃的身上。“對這樣的孩子,我們總是告訴她,你已經得到了這麼多的福利,你應該感謝別人,感謝社會,但這一定是對的嗎?如果她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她該怎麼做?米桃很勇敢很現代,她做出反抗,並且老師告訴她,優秀不是你的錯”,徐曉鷗透露,這也是他們在米桃這個人物身上承載的價值表達。

原本米桃一家在小說裡着墨不多,基調也相對灰色,後來徐曉鷗自己去採訪了一些教育工作者,讓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老師跟她說,現在有很多家長不信任老師,他們會挑戰老師的很多做法,覺得你對我們家孩子不公平,比如田雨嵐就是非常典型的不信任老師的家長,但恰恰是像米桃這樣的家庭是特別信任老師的,他們把孩子的命運託付給老師,老師是會感受並承擔起這樣的責任的。這段話打動了她,也讓她決定在這部劇中表達出這種信任感。

“我看到最近觀衆在討論,鍾老師到底是不是個好老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比如米桃會覺得鍾老師是最好的老師,這確實很複雜,鍾老師就是對米桃很好,你說根源在哪裡?”這同樣是米桃這個角色所承載的探討空間。

對《小捨得》這種接地氣的現實題材劇來說,演員的選擇也是能否實現創作者表達的重要一環。

兩個媽媽的戲份比較重,現在的兩位主演宋佳蔣欣都是檸萌影業的第一人選。“我們跟蔣欣溝通得非常順利,最初我們就覺得田雨嵐這個角色只有蔣欣能演,蔣欣是一個極其有爆發力的女演員,她能演出那種既倔強又很溫柔、很深情的味道,是一個能夠把角色演出豐富層面的女演員。”

宋佳的溝通過程則有多個來回。“一開始,她覺得自己沒有孩子,在教育問題上沒有切身體會,二來,她現在很少演電視劇了,重新回到電視劇的領域也需要做一些心理建設,但是我們都覺得這個內斂、溫和、又有力量的母親角色非常適合她,她自己也非常認同,再加上她對我們比較信任,所以也很快定了下來。”

因爲兩個女主角都沒有成家,在男主角的人選上,檸萌影業希望他們一定要有家、有孩子,這樣可以形成互補,在合作當中交換各自的經歷,相互啓發,所以後來選了佟大爲和李佳航兩位優秀的演員。

有趣的是,米桃父母在選角上延續了《三十而已》裡的小攤販夫妻的人選,從而在檸萌影業的兩個IP之間形成了聯動。“《三十而已》的時候,這兩個演員體驗生活了兩三個月,在《小捨得》裡他們整體表現得非常真實、貼近角色,當時我們跟導演也是一拍即合。”徐曉鷗透露。

檸萌影業去年的劇集《三十而已》成爲話題製造機,今年的《小捨得》同樣在播出期間上了一百多個熱搜。人們津津樂道於角色的戲劇性和教育問題的現實映照,熱搜對於今天的創作者而言意味着什麼?

在徐曉鷗看來,熱搜本身是指標的一部分,但要形成一個完整的反饋體制,創作者需要考量各種各樣的指標。電影的指標主要看票房和口碑,電視劇則更難衡量,比如電視臺要看收視率,視頻平臺要看播放量,要看豆瓣上的口碑,還要看熱搜所代表的話題熱度

“熱搜代表部分觀衆的討論熱度。但不能作爲一部劇的重要評價指標。每部劇會有不同的評價體系。更重要的是看創作者的初心在哪裡。一個成熟的作品的評價應該是多維的。”像《小捨得》這樣的全人羣產品,衡量指標會更綜合,幾個重要的指標都會參考。

《小捨得》是在製造焦慮嗎?當徐曉鷗找到編劇周藝飛,雙方達成的一致就是不製造焦慮,寫寫真實的生活,可以表現父母過度的焦慮給孩子造成的結果是什麼。但創作者的表達和觀衆的理解並不總能達成一致。從目前的輿論反饋來看,徐曉鷗認爲大家在焦慮感這個層面的判斷有所差異。“等到劇播完了,我們也會觀察和覆盤。”徐曉鷗表示。

同一主題下的系列化開發是檸萌影業在內容上的佈局策略。“小系列”原本就計劃拍三部,現在徐曉鷗覺得,他們在教育問題上的表達已經相對完整了,在《小別離》和《小歡喜》裡沒有講到的一些表達都在《小捨得》裡有了更多呈現,所以在這三部曲之後,檸萌影業暫時不會再做教育題材劇了。

“我們希望每拍一部都是在進步,而不是在吃過去的老本或是話題紅利。如果後續有了新的想表達的內容和創作的激情,我們也許還會再拍第四部。”徐曉鷗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