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明朝「水下長城」 因乾旱少雨再度露出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唯一一段「水下長城」(圖/商務部網站)近日部分再次露出水面,呈現一道亮麗的景觀;據悉,這段長城建於明朝,後來因水利樞紐工程而「鑽」入水下。另外,大陸公佈最新測量數據萬里長城長度近2.1萬公里,比2009年測量時增加約1.2萬公里。

新華社》報導,蜿蜒在崇山峻嶺間的萬里長城到了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潘家口水庫境內,有一段「鑽」進水下,形成獨一無二的「水下長城」奇觀。寬城滿族自治縣水利部門介紹,今年以來,由於當地乾旱少雨、水庫下游用水增多,潘家口水庫水位下降10餘米,致使部分「水下長城」浮出水面。

建於500多年前的喜峰口、潘家口城堡中國明代長城的兩個重要關隘,是當時中原通往北疆東北邊陲咽喉要道。這一帶的長城長約50公里,共有墩臺21座。

1975年,中國政府在這裡修建了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潘家口水庫,蓄水後水位超過了長城高度,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淹沒於水中,從此這段明代長城便隱身水下。

另外,中國國家文物局5日發佈最新數據,萬里長城的總長度近2萬1200公里,比2009年首次公佈的長城長度增加約1萬2000公里。2009年的數據,主要依2007年開始的實地考古測量而來,這次的測量則採用衛星導航、紅外線測距儀器,提高了精準度

長城的北京段在1984年曾進行測量,當時長度爲629公里,但經30多年的風吹雨打後,現已略爲「縮水」。不過,測量和考古也發現了許多新的長城遺址北京市文物局官員說,明長城附近一段土牆已被認定爲長城,授予了文物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