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心法-揮別名牌 在地化的消費新時代來了

書名:共享經濟如何讓人變幸福?作者三浦展出版:時報出版上市日期:2020/10/13

閱讀新識力

購物使人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真正能帶來幸福的不是物質,而是「聯繫」-人和自我、他人、社會、自然的聯繫。在三浦展看來,進入第四消費時代的日本社會,告別購物使人幸福,重新思考消費意義人們關心的不是消費什麼,而是和誰一起消費。

第四消費社會有五大趨勢。從個人意識到社會意識,從利己主義利他主義;從私有主義到分享意識;從追求名牌到追求簡單、休閒;從崇尚歐美、嚮往都市到在地化意識的社會;「由物質到服務」的真正實現,對人更爲重視。

在第四消費社會之前的第三消費社會,被稱爲「高度消費社會」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日本憑藉自身強有力經濟基礎,在日圓升值、通貨膨脹中,至少在表面上完全實現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追求的夢想─居於日本,而享受歐美式的消費生活和物質上的豐富成果

然而,這樣的成果同時引發新的矛盾。即在個人感性產生個性化,帶有使人與人產生隔閡的傾向。同時,由於個性化的背景階層化,因此會進一步造成個人的孤立。

此外,高度消費社會導致過剩的物質主義不斷蔓延,在這個過程中,20世紀70年代萌芽的環保意識和節能意識被人們漸漸遺忘,甚至20世紀80年代一度擡頭的反核電運動也逐漸煙消雲散。而第四消費社會的興起,正是爲了解決第三消費社會產生的諸多矛盾。相較於個人化、孤立化的社會,我們更需要建立人與人之間能夠自然產生聯繫的社會。

被譽爲日本消費社會研究第一人的三浦展,經30年觀察提出讓人變幸福的趨勢報告:想在第四消費社會生存下去,我們必須如何轉變思維企業應該做什麼?我們不再是單純購買商品、滿足自我的利己消費者消費行爲成爲尋找自我、思考生命意義的媒介

我們不再追求經濟快速發展效益最大化,而是享受簡約生活;不再終日奔波、蝸居大都市,而是重新發現地方特色和自然的力量;不再拚命工作賺錢,爲了名利汲汲營營,而是爲了幫助他人、共享快樂、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幸福。年輕人不再是單純的物質主義,而是愈來愈強烈地在意生活方式、真正的服務、人際關係的充實感。他們選擇租借而不是佔有,或者是那些隨着時間的流逝,反而會帶來更多的滿足感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