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重申憲法各表 指解決兩岸問題「變更越少越好」

謝長廷認爲,「一中概念不能單指現存國家政權,應從歷史文化血緣角度定義較適當。(圖/資料照)

記者劉康彥臺北報導

針對跨黨派人士包括施明德洪奇昌、陳明通、蘇起、焦仁和及張五嶽等人,就兩岸問題提出五個原則的「大一中架構」,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認爲,這是基於善意,爲倡導兩岸和平而提出的解決方法,他也認同「五原則」中「不變更現狀」的主張,強調兩岸問題的解決,「變更越少越好」。

謝長廷表示,「大一中架構」基本上是在兩岸上再架構一個連結,類似的還有「大屋頂架構」或「第三憲」的概念,都是在兩憲上增加政治架構,用意不錯,但爭議也大,至於哪一種最好,必須依「臺灣內部民意大陸內部發展,以及國際關係」等動態變化判斷。

謝長廷也重申,他所主張的「憲法各表」,站在現實法律制度基礎上,顯得較爲穩定。他認爲,以「憲法」做爲連結的好處,在於憲法具有歷史的關係,也有實施的經驗,兩岸兩部憲法,地位平等、互不隸屬,但依憲法具有「特殊關係」,至於特殊關係的內容,則交由後代子孫定義。

謝進一步指出,兩岸任何解決方法,應該是「變更越少」越好,這點和施明德等人提出的「不變更現狀」相符合,不過,民進黨的《正常國家決議文》卻不排除變更現狀,這點民進黨內部必須溝通。

此外,兩岸講一中,最後都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點是事實,「一中」概念不能指現存的國家或政權,應從歷史、文化或血緣的角度定義較爲適當,至於跨黨派人士所提的「大一中架構」能否爲臺灣人民同意,對臺灣有何利益社會需要深入溝通。否則只講「一中」容易陷入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