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翠玲》福山更強調民主可自我修正

長風基金會14日主辦「從歷史的終結到民主的崩壞」講座,邀請史丹佛大資深研究員法蘭西·福山(FrancisFukuyama)(圖)以「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崩解」爲題演講。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06年4月14日

長風基金會14日主辦「從歷史的終結到民主的崩壞」講座,邀請史丹佛大學資深研究員法蘭西·福山(FrancisFukuyama)(左)以「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崩解」爲題演講。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右)以長風基金會董事長的身分,主持講座。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06年4月14日

日裔美籍知名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刻正應邀來臺訪問,並於4月15日進行公開演說。福山觀點值得關注,不單因其重量級學者的地位,更因爲他代表當代西方知識界對於民主自由體制的檢視與反思。

福山師承杭亭頓專研政治秩序與制度發展。20年前,美蘇冷戰落幕之際,福山發表《歷史終結與最後一人》一書,對自由民主政治體制深表信心,認爲自由民主制度符合人性道德、尊重公民尊嚴與個體價值,乃政治體制選擇的最終答案。20年後,福山卻在《政治秩序的起源》與《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兩本新作中指出,包括美國在內,全球各地追求民主或採行民主的國家,在後冷戰的20年間,紛紛出現了政治秩序衰敗的現象。福山觀察各國政治發展之餘,更不吝給予其他包括中共在內的非民主體制一定的肯定。

學者的坦率引起全球議論,抨擊、支持皆有。中國大陸是後者。福山新作發表之後,大陸官學界視之爲上賓,大有讚賞福山爲中國體制平反之意。批評者則視福山爲新保守主義者,指其誤解自由民主真意。福山真的變了嗎?

細讀其近年來著作,可見福山有其變與不變。一方面,福山的確有所修正

1、倘若過去他以民主自由爲人類政治體制的解答,現在,他強調國家的能力。政治秩序的衰敗背後是國家政治建制能力的不足。民主不是政治建制的唯一要素,民主問責之外,成功的政治建制尚需要好的政府與健全的法治

2、倘若過去他強調民主自由的優越,現在的他,更細膩也更全面檢視民主的誤區。福山直指,法治與程序問責常在民主政治被誤用與濫用,導致程序形式凌駕實質目的,此亦是民主政治衰敗的主因。此外,民主問責失當,過度制衡,政府權力被掠奪,也使當代民主失靈

3、倘若過去的福山,主張民主自由是政治發展至要,現在的他,對於政治發展的看法趨向多元。不同的文化、歷史、經濟社會背景所致,各國政治制度發展也就各有擅場。例如中國長於行政管理,歐美國家長於法治、民主。政治發展的做法與進度沒有範本公式

福山修正的是「民主唯一」、「民主至上」觀點。雖然他對於政治制度發展的看法更加多元與包容,但是未曾改變的是對於民主自由的信仰與主張,也堅信民主是政治發展的必要元素。他未曾懷疑,優質民主政府纔是人類渴求的政治發展方向;歷史經驗也讓他相信,即便民主國家可能經歷政治衰敗,但民主制度內建的自我修正能力,正是其可貴之處。

不同意識型態者對於福山自有褒貶。然而,他的觀點對於兩岸皆有可參考之處。兩岸之爭,除了國族定位分歧之外,制度路線的差異也是關鍵。常見臺灣人民譏中國大陸的專制統治,而大陸人民視臺灣民主政治爲亂源實則,兩岸制度發展各有成敗。

福山雖然正面評價中共統治下的政府效能,但也明白指出,一旦經濟成長趨緩,中國共產黨的制度正當性危機恐難避免。相較之下,解嚴30年的臺灣,民主價值已逐漸內化爲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則此,如何在民主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反省、學習與再調整,避免走向民主衰敗,是臺灣不能迴避的課題

(作者爲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