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國際高中“五大”使命打造國際化創新人才

新東方國際高中“五大”使命打造國際化創新型人才

——俞敏洪老師在國際高中媒體懇談會上的演講實錄

時間:2010年7月22日

會議:新東方國際高中(北京校區)媒體溝通會

國際化與國際化高中

好像今天的場合應該西裝革履才合適,但西裝革履對我們來講只是在表面上的國際化,我們還是要追求真正的國際化。大家對成功不成功有很多的定義,有的人認爲有錢、有社會地位就是成功,有的人認爲能夠過上快樂的日子就是成功。但是它總有一種標準也許是能夠通用的,在我本人看來,第一是我們能夠過快樂的生活,不管你有沒有事業都要很快樂。但是過快樂生活的前提,現在的社會中,我們已經沒有可能再回到陶淵明那個時代了,我們是在人羣中間,密集度非常高的社會羣體,不僅是單一的社會羣體,而是無數個社會羣體加在一起。我們不可能只生活在中國社會,也要生活在世界的社會中間,我們要有謀生能力纔可能快樂地生活。如果你天天要飯,我估計除了極個別的人,大部分人還是不能快樂起來的。這就意味着我們至少要餵飽自己。

用什麼餵飽自己?當然是能力。同等時間下,我們有一個能力,如果我花一個月的時間,你也是,我賺兩萬塊錢,你賺2千塊錢,肯定不一樣。我能夠得到更好的收穫,不是說有多少錢。第一錢多了就不是你的了,第二對我這樣的樸素生活的人來說也沒有什麼太大意義。其實是人的心的寬度擴大了。我們發現很多人越活心越窄,但是有很多人越活越寬。

還有我們的生活也有寬窄,有些人一輩子就侷限在一個小地方,我們也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活動範圍遍及全世界。我現在可以把自己的足跡走遍全世界,考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不同人對幸福的感受,回頭又形成了我自己的理念

“新東方國際高中”的叫法是錯的,國際高中是有嚴格定義的,外國人到了中國以後,通過外國人的體系在中國辦的學校,是全西方教學模式的叫國際高中。比如北京順義有一些從小學到高中一貫制的,有的讀小學,有的讀高中。所以,嚴格來說,“國際”這兩個字國家不是隨便批的。之前海淀區要跟新東方辦國際學校,後來新東方沒有做,另外一家做了,結果失敗了。它的概念是我在這兒辦一個國際學校,讓外國人上學,這樣我就有吸引力。海淀區到現在爲止沒有一所真正的國際學校,國際學校都在朝陽區了。在教育概念裡面,國際學校是完整地遵循了西方國家的教學體系,在中國植入的教學模式。

所以,我更願意把“新東方國際高中”定義爲國際化的高中,“國際化”和“國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就像理想化和理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人要有理想但是不能理想化。所以,我覺得中國的教育應該弘揚的不是國際教育,而是國際化的教育。國際化就把中國也包含在內了。

中國的人才培養

爲什麼有這樣一個概念?咱們要先從中國的人才講起。中國的人才在這麼多年間,一直到今天是斷檔的。解放以後,有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這中間徹底斷檔。改革開放的這30年,國家對教育也很重視,原則上也培養了一批人才,我們確實出現無數的大學生,知識量也有,我們在座的各位也應該都是人才,也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後大學中間培養出來的人。表面上我們國家30年培養了很多人才,但實際上培養人才的概念和培養人才的速度跟世界沒法比。原因就是因爲世界發展的速度比中國培養人才的速度要快;第二中國培養人才的方向和世界發展方向是相左的,但不一定相反。

我們現在討論中國的大學,大家都知道現在有無數的討論。前一段有一個很厚的雜誌專門中國大學的無奈、痛苦和絕望。我們現實中間也可以看到。我覺得現在中國大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理念還不如我當初80—85年的大學教育質量。原因就是中國大學教育的體系是有問題的。對中國大學來說,我們反覆地講去行政化過程,這個體系到中學也有問題。由於根上有問題,不是說中國的孩子不聰明,不是說中國的孩子高考分不高,不是說中國的孩子不是人才。但是大家也可以看到,我們很難想象在改革開放這30年間,有多少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或者是世界學術領域泰斗人物?至少我現在沒有看出來,原則上應該現在已經有了。再往後面看,我們現在大學的孩子們就更加有問題,因爲我跟大學接觸比較密切。當然不排除中間出一些優秀的人才。但是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我們 “人”的概念是一個普遍的概念,而不是個別的。

下一頁:中國的教育問題和“天才扼殺”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