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協 新臺商 新機會 2021東協臺商一千大調查/首長篇-數位新南向 挖掘臺廠璀璨商機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

過去這一年,不管是地緣政治的衝突,還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不但沒有對臺灣產業與出口造成影響,反而凸顯臺灣在全球供應鏈、關鍵零組件產業的核心地位;臺灣優勢不斷強化,積極反映在出口資通訊與科技產品大幅成長上,此外,醫療生技產業出口也同步出現明顯成長。這樣的現象在傳統產業也看得到,上半年包括鋼鐵、紡織、塑化等產業,成長一波接着一波來。

臺灣2020年的出口暢旺,帶動了GDP成長達3.5%,居全亞洲第一,2021年第一季出口成長繼續保持領先,印證過去30年來產業打下的紮實基礎,在此次疫情期間,把臺灣的重要性凸顯出來。接下來,疫情還有變化,而臺灣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會從過去全球化的長鏈供應,變成區域化、多元化,尤其多數集中在中國大陸生產的供應鏈,轉變成多元化、區域化,對臺灣是有利的。

臺灣是全球關鍵零組件生產者與管理資源整合者,將來供應鏈上的角色會更爲凸顯。以往相當仰賴的世界工廠-中國大陸,此一供應鏈體系是由臺灣提供關鍵零組件與管理者,這套模式,將會被複制到貿協供應鏈重組專書裡提到的「八大區域中心」,包括北美、歐洲、中國、東南亞、南亞、非洲、中東與拉美市場。

進一步看區域的發展,根據貿協觀察,南亞的印度是近年很重要的發展地域。印度不僅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以全球相當關心的人口老化問題來看,中國大陸也面臨此問題,展望未來20、30年,如何找到人口多、且多爲年輕人口的市場,就只有13~14億人口的印度了。日本經團聯名譽會長奧田碩(豐田自動車相談役)曾說:「印度是世界留給人類的最後一塊淨土」,即使正面臨着疫情嚴峻的時刻,但長線來看,印度在全球經濟發展上的重要性無庸置疑。

貿協過去四年來,在印度花了很多功夫。包括2018在新德里辦了兩場臺灣形象展,把臺灣的軟硬實力帶過去,數度帶着臺灣企業赴印度訪問、辦理拓銷活動,進出印度高達11次之多,訪問團參加過總理莫迪主持的高科技產業高峰會、印度形象展等。智慧城市是印度當前施政的重點,貿協一直把印度列爲新南向重中之重的區域。

外界常把臺灣和東協各國的貿易成長情況,與和中國大陸的情況比較,這樣的方式,並不客觀精進,因爲,臺灣跟東協的經貿往來產品項目,主要是汽柴油與石化原物料,這些品項受國際原油波動影響極大。且目前的供應鏈重組過程中,臺資企業在海外生產的比重也有變化,臺灣接單陸生產的比重逐步下降,東南亞生產比重逐漸上升,意味着往東南亞與南亞印度走的趨勢,愈來愈明顯。

這場疫情徹底改變未來商業模式,包括東南亞在內。東南亞許多國家封城時,不少臺商透過電商行銷維繫業務動能,視此爲推動「數位新南向」的好機會;例如,越南正積極推動的FinTech、產業自動化,臺灣業界都有優勢,找到機會可以一起配合發揮。

我們可能還要有與病毒共處的心理準備。按哈佛大學的研究認爲,至少要2025年世界運作才能回覆常態,目前的情況下,包括印度和東協部分受到衝擊的傳統產業,都朝工業3.0自動化的方向調整,而臺灣業者早就對關燈工廠、燈塔工廠進行自動化的生產模式調整,進入到工業4.0階段,不僅做得好,還可以把技術輸出,例如友達光電和臺達電等,智能化與自動化方面都有成功的案例,且有能力輸出。

未來東南亞與印度的工廠自動化與工業4.0,是臺灣業者的新機會,數位轉型機會包括電商與工廠自動化,都可以把握,這也是貿協面對疫情迅速轉向「數位新南向」的關鍵原因。

疫情常態化之後,人跟人接觸肯定會減少,因此導入自動化、智慧行銷勢在必行。很多臺商因疫情變化留在臺灣,也有人留在東南亞回不來,貿協在疫情爆發後轉進數位行銷、數位策展,之前舉辦的東南亞臺商線上數位轉型座談,就有業者提到,目前訂單剩不到一半,加上沒有數位行銷概念,即使須導入科技和推動智能化,不知從何着手,包括紡織、模具都有業者向貿協求援。

總的來說,挹注科技資源才能一勞永逸,這套模式會持續在東南亞以及南亞複製,是一條必走之路,也是臺資企業重大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