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大流行不敢看牙醫嗎 美研究:風險不會比這行爲高

研究團隊呼籲,只要做好感染控制措施牙科治療不會增加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危險性甚至低於在牙醫診間喝一杯水。(圖/DVIDS)

釐清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前往牙醫診所接受診療,是否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團隊,徵得28名牙科治療患者的同意,於治療期間採集樣本並進行分析,以探究過程產生氣溶膠,其中微生物來自患者的唾液或其他地方。結果發現,這些微生物78%來自於牙醫使用高速手機噴出的水,自患者唾液而來的微生物數量趨近於零。此外,即使是無症狀感染者,也不曾在氣溶膠中發現新冠病毒。研究團隊呼籲,只要做好感染控制措施,牙科治療不會增加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危險性甚至低於在牙醫診間喝一杯水。

這份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1年5月份的《牙醫研究期刊》。文中指出,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佈新行冠狀病毒邁入大流行;3月16日,美國牙醫協會建議牙醫診所避免非緊急醫療,導致全美約19.8萬名牙醫關閉診所。即使9個月之後,關鍵儀器與治療過程仍受限制,引發牙醫與患者的關注。

目前約有35億人罹患齲齒牙周病甚至口腔癌;但這類疾病影響語言、咀嚼,甚至對糖尿病、冠狀動脈硬化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皆有影響。事實上,愈來愈多例子證實,牙周病拖着不理恐讓新冠肺炎患者轉爲重症

現有文獻指出,在治療過程中,不論是插管、拔管、支氣管鏡檢查,通氣與呼吸道抽吸等過程中產生的氣溶膠,都可能傳播並造成新冠病毒感染。衆所周知,新冠肺炎是透過呼吸道飛沬而傳染,而牙科治療過程大量的氣溶膠,讓人擔心來自唾液的病毒,在診療過程中飛揚並沾附在椅子上,而提高新冠感染風險。

先前研究指出,在治療時產生的氣溶膠往往落在醫師臉部、患者胸部,最遠可達11英呎;然而,固然氣溶膠的確存在微生物,但其來源爲何,是否來自患者唾液?現有研究卻沒有說明,從而引起研究團隊興趣

爲了解牙科治療中產生的氣溶膠,其中的微生物來自於何方,是否會增加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研究團隊取得28名求診的牙科病患同意,採集其唾液與診療時沖洗口腔的液體,並在接受診治後30分鐘,自醫護人員面罩、患者圍兜與椅子周圍6英呎的地區,採集氣容膠等樣本。隨後進行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在辨別與確認新冠病毒數量)與16SrRNA序列分析(歸納所有微生物特徵),以瞭解這些微生物的來源。

實驗於2020年5月4日至7月10日進行。所有參與者年齡爲18歲以上,並排除懷孕、手術前接受抗生素治療、自行服藥治療,還須完成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與新冠病毒的自陳報告。

結果發現,牙科治療過程產生的氣溶膠,其中約78%微生物來自於醫師使用的高速手機噴出之水,而非患者唾液。來自唾液的微生物佔整個房間中的微生物約0.1%至0.2%。此外,雖然有8名參與者診療後的液體發現細菌,但其中5例在手術前沒有漱口消毒

甚至,雖然在19名無症狀感染者的唾液中偵測到低量新冠病毒,但診療過程而產生的氣溶膠卻沒有發現前者跡象。事實上,氣溶膠中的病毒與細菌,部分來自於診療室環境中。

研究團隊解釋,高速手機大量噴出水將唾液稀釋20至200倍,因此微生物很難來自唾液。這項研究成果也有數字佐證,根據2020年的統計,牙醫在篩檢中呈現陽性的比例不超過1%。

研究團隊還表示,這項研究有助於泯除民衆對看牙醫的疑慮。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口腔健康狀況如果越差,越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但看牙醫染上新冠肺炎的風險,不會比在牙醫診間喝一杯水來的高。

但研究團隊也建議,不該忽視病毒透過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在大流行期間,透過加強診間通風系統,採用抽取氣溶膠的設備,醫護人員配戴N95口罩護目鏡,徹底消毒設備與器具,患者在看診前用漱口水消毒,以及延長休息時間再診治下一個患者,這些都有助於將感染風險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