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奉勸澳方勿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 題:奉勸澳方勿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

新華社記者

當下,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正在毒化中澳關係澳大利亞一些反華政客媒體爲一己私利,極力炮製抹黑中國謊言,煽動恐華仇華情緒,對雙邊關係造成嚴重干擾。近來,他們又將中方依法依規對外國輸華產品採取的相關措施歪曲爲“經濟脅迫”或“貿易武器化”,並以“受害者”自居,這完全是在混淆視聽,顛倒黑白。

當前,全球多地新冠疫情呈現反彈態勢,中方依法依規對海外產品採取謹慎的管控措施,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符合中澳自貿協定有關規定,也是對中國國內產業和消費者責任的行爲,完全合理、合法,無可指摘,並不意味着中國背離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更不是某些澳反華政客口中的所謂“歧視性經貿舉措”乃至“惡意報復”。反倒是近年澳當局將貿易、投資問題政治化,屢屢違背市場經濟原則歧視中國企業,不斷爲中澳經貿往來製造麻煩。

2018年以來,十多個中方赴澳投資項目被澳方以莫須有的所謂“國家安全”理由拒絕,給中方企業造成鉅額損失。澳方同樣以所謂危害“國家安全”爲由挑頭禁止中企參與5G網絡建設,卻無任何真憑實據。今年3月、6月,澳連續修改外商投資法,大幅加強對外資所謂“國家安全審查”,完全背離《中澳自貿協定》中有關雙方應爲對方投資提供便利、不斷降低投資審查門檻的承諾。截至目前,澳針對中國產品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多達106起,而中國對澳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只有4起。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方積極履行《中澳自貿協定》義務,於2015年至2020年連續6年調低自澳進口關稅,目前約95%自澳進口商品享受零關稅待遇。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爲包括澳在內的全球企業創造巨大商機。近期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150多家澳企業踊躍參展,在參展國家中位列前茅。另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雙十一”當天,8億中國消費者購買了10億美元的澳商品,澳商品在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外國商品中排名第四。澳商人紛紛表示,他們非常珍視與中國的長期貿易關係,對中國的優惠政策及市場前景充滿信心。

究竟是誰在添磚,誰在拆臺,事實很清楚。所謂“經濟脅迫”“貿易武器化”等帽子扣不到中方頭上,反倒是澳方一系列違背市場原則和中澳自貿協定精神的舉措,干擾了中澳務實合作的良好發展勢頭,侵害了兩國人民切身利益,也對澳自身形象和信譽造成了損害。更有甚者,澳反華政客不但不反躬自省,反將中澳關係惡化的責任推給中國,稱當前中澳關係困難“責任不在澳方”,實在是罔顧事實。

一段時間以來,澳方公然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屢屢在涉港涉疆、涉臺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採取錯誤言行,多次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場合就涉疆問題挑頭或參與針對中國的共同行動,高調幹涉香港國家安全立法問題,爲臺灣企圖擠入世界衛生大會站臺說項等。這些做法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澳方一些人誣衊指責中國對澳搞所謂“干預、滲透”,對兩國正常交往與合作政治化、污名化並無端設限,包括對中國駐澳媒體記者進行任意搜查。澳還就疫情問題大搞政治操弄,推動所謂“獨立國際審議”,嚴重干擾國際疫情防控合作。這些做法嚴重損害了兩國互信,毒化了雙邊關係氛圍,也制約了中澳務實合作原有的良好勢頭。

過去20年裡,中澳雙邊貿易額從不到100億澳元增長到去年的2350億澳元,超過1.2萬家澳大利亞企業在華設立了分支機構。中國赴澳留學生去年達到近23萬人,每年赴澳大利亞旅遊的中國遊客達140多萬,中國連續11年成爲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還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科學研究合作伙伴……事實證明,中澳是天然合作伙伴,互利合作爲兩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健康、穩定的中澳關係,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正因如此,中澳關係亮紅燈關頭,澳國內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發出客觀、理性聲音。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基廷、前外長鮑勃·卡爾、前駐華大使芮捷銳等多名有豐富對華外交經驗的人士,都曾提醒澳政府應當調整自己的對華策略,不要被意識形態偏見所綁架。

澳反華勢力一面希望搭乘中國快車,從經濟上取利於中國,另一方面卻固守冷戰思維,極力妖魔化中國,並不惜爲此綁架國民利益,天下沒有這等好事。中國願同澳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互利合作,但相互尊重是開展務實合作的基礎和保障。中澳存在矛盾分歧應理性看待,關鍵是以建設性方式妥善管控。當務之急,澳方應正視兩國關係受挫的癥結,切實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則處理兩國關係,多做有利於增進兩國互信、促進務實合作的事,推動中澳關係早日重回正軌,而不是執意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