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後遺症難解 中年男靠下半身「第二心臟」治療

宜蘭林先生深受心臟疾病困擾,在醫師建議下接受體外反搏療法,成功擺脫心肌梗塞的後遺症。示意圖,非當事人/陽明交大附設醫院提供

宜蘭50歲林先生過去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患上心肌梗塞,手術後仍有呼吸急促等後遺症,仍籠罩在心臟衰竭的陰影中;陽明交大附醫建議林先生接受體外反搏治療,透過加壓有「第二心臟」之稱的雙腿,改善心臟的血流,目前他已經找回心臟的健康,迴歸正常生活。

林先生是一般上班族,和絕大多數人相同,生活充滿了工作壓力,日積月累下,前幾年爆發心肌梗塞,緊急到陽大附醫就診做心導管手術,架設了心臟支架;術後胸悶情況改善不少,仍時不時呼吸急促,醫師評估是典型的心肌梗塞後心髒衰竭症狀,令他既恐懼又無助。

心導管室主任廖照峰建議,可以採取體外反搏治療(EECP)。EECP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大致方式是在患者雙腿裝設由電腦控制的加壓帶,偵測心電圖觸發加壓帶充氣、放氣,從小腿、大腿到臀部,用類似幫浦的方式,驅動血液朝主動脈返流,降低心臟的工作量。

林先生接受了EECP治療,不像傳統侵入性治療需要住院,僅需每週到陽大附醫報到,躺上儀器感受心血管「按摩」約1小時,就可以回家;經過7周、35次療程,林先生呼吸急促的問題逐漸緩解,心臟功能提升,生活品質隨之改善,也找回了人生的希望。

廖照峰指出,EECP療法對改善心衰竭症狀已得到廣泛研究證實,對其他疾病如腦中風復原、自律神經失調、突發性耳鳴、早期失智乃至男性性功能障礙,都有效果;另一方面,預防勝於治療,患者仍應遵循醫囑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有需要在諮詢醫師是否適合接受這一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