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沿海微塑料含量猛增引擔憂,研究人員稱“最終可能被人類吃進肚子”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19日報道稱,科研人員近日發現該國沿海地段的微塑料含量顯著上升,還檢測到了新型有毒浮游生物,可能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影響。

據報道,研究團隊分別在三巴旺公園海灘、樟宜帆船俱樂部和拉扎魯斯島發現434種、735種和571種浮游生物,平均每公斤沙含有31.1個、59.9個和9.16個微塑料。而2006年的相關研究表明,在9處沿海地區,每公斤沙的微塑料含量介於0-16個之間。

“微塑料”即直徑小過5毫米的塑料顆粒,由於是污染載體,又被稱爲“海洋裡的PM2.5”,不少有毒的浮游生物附着在微塑料上生長。隨着全球塑料用量逐年增加,微塑料污染海洋的問題也愈發嚴峻。

研究負責人恩敏博士表示,微塑料不僅嚴重影響海洋生物,而且“最終很可能被人類吃進肚子”。(王大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