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體育課研討 協助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終生運動

教育體育署健體領綱推動及身體素養論壇 (圖/主辦單位提供)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

教育部體育署健體領綱推動及身體素養論壇,今(14)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本部登場,論壇特別安排臺師大的老中青三代教授許義雄鄭志富程瑞福陳信亨參與座談會,由中生代的鄭志富教授出任主持人,分享課程變革下的體育轉向─「素養導向教學」。

「身體素養」是目前國際最夯的體育名詞,當一個人從事身體活動時,他的情緒、肉體與精神都會涉入,反映在個人的思考、反應與行動方式中,也牽涉到能否從過程中獲得樂趣、自信且主動參與,不論年紀長幼、能力強弱與能力高低都能一體適用。最年輕的助理教授陳信亨表示,以往的體育教學着重帶得走的能力,就是以技能爲主,現在是注重整合性的表現,從受過身體教育的人邁向具備身體素養的個體,強調身心不可分割的「一元論」;只是在評量上容易發生分歧,以往是以客觀的測驗方式比出高低,但在差異化教學中,要偏重於自己與自己的比較。代表中生代的程瑞福教授對於體育素養重點是,學習動機與不同階段的教學方式,體育教學是否必須標準化,也有決定性的影響,關鍵在於學生自覺有感,才能達到最終目標

臺師大名譽教授許義雄表示,體育課程以素養爲導向,除了身體成長與發展之外,更應該重視身體的涵養,包括「德、智、體」齊備與身心靈並修,實現身心一元的整體理想。許義雄也歸納在會場進行國小、中學大學專業運動員的老師分組討論,有關學校體育促進終生運動參與的可能性策略,小學強調的是「幸福感」,中學想要「有感」,大學則要扭轉學生知多少做的現象,各組一致的結論就是「讓學生有快樂的幸福感」,也就是學習動機的來源。鄭志富教授也提出身體素養概念的三大重點,一是「以學習者爲中心」,二是「注重個別的差異性」,三是「生活中的參與」,培養終生運動的習慣。主辦單位體育署學校體育組張聖科長表示,透過這次成果發表與論壇,期待參與種子研習的老師們能把所學放進課程,並且以教材模組讓抽像的素養具體化,最重要的是運動能融入生活,讓「你今天運動了嗎?」成爲日常問候語因應課綱的要求,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QPE(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高品質體育課)發展計劃主持人林靜萍教授也說明學校體育政策的演變,之前是強調課程標準、九年一貫樂趣化教學與特殊體育。

▲QPE發展計劃主持人師大教授林靜萍(中)及協同主持人臺北教育大學水心蓓教授(左) 現在因應新課綱上路,針對核心內容進行研討,2017年首度舉辦論壇,分析各國素養課綱,2018年着重身體素養的體育課程、教學與評量,2019年在健體領綱與身體素養論壇,邀請英國與加拿大相關專長人士來臺分享經驗。新課綱目前已在三大主軸進行,分別是教材成果發表會、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與推動配套,在108年發展出田徑、體適能與球類等八大類、共計240節教案。體育課要符合身體素養,就是要打破過去單點教學,透過情境化達到學習目標,讓學生利用遊戲方式融入且產生興趣,同時讓不同能力學生也能達到階段性的目標,透過適性的整合,讓學生在課外也能學以致用,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終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