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5大人格特質 研究:1類項目得分高 比較有儲蓄的可能

示意圖/ingimage

麥克告訴我,他渴望生活有所保障,所以努力賺錢。這似乎可以把他歸類爲強迫性儲蓄者。不過,麥克也會花錢,所以我猜安全感並非唯一的重點,他或許也算是自由購買者。年輕時,他一心想賺大錢,讓自己不再需要對他人唯命是從。

當然,麥克可能不同意我的分類。而我也很好奇,他又會給我怎樣的標籤呢?或許是「吹噓折扣者」,畢竟只要有人欣賞我買的便宜衣服,我就會感到洋洋得意。又或許,有鑑於我賺錢的能力遠不如他,他可能覺得我是個「金錢蠢蛋」—這是在較新的金錢態度分類中的一種類型。

本文出自《大腦喜歡這樣花錢,那樣理財》

舉例來說,我們會發現在在心理學的五大人格特質(經驗開放性、神經質、友善性、外向性和嚴謹性)中的「嚴謹性」項目得分較高的人,比較有儲蓄的可能。此外,像麥克這樣的企業家可能在「穩定」和「獨立」的項目中得分較高。

在心理學的領域中,有個稱爲「控制觀」(locus of control)的概念,描述的是我們是否覺得自己能掌握周遭的世界。企業家傾向抱持所謂的「內控」觀點,相信他們能改變自己的處境;相對地,欠債者則偏向「外控」觀點,認爲外在世界很難由個人所控制。

不同影響因素之間的因果關係也很難一一拆解。舉例來說,貧窮也和外控觀點有關。換句話說,假如一個人很貧窮,通常就很難相信自己能控制生命中的事件,會這樣也情有可原。

貧窮的人也比較可能積欠債務。那麼,具備外控觀點的人格特質,是否就比較容易陷入債務和貧窮呢?又或者,貧窮讓人容易累積債務,也因此創造出外控的觀點?

其他研究指出,穩定的外向者面對金錢的心態比較開放、自在,也較少擔憂。雖然擁有這類特質的人在金錢上比較揮霍,同時卻又覺得自己更能掌控金錢。

瑞典的研究發現,在情商測驗中得分較高的人,通常比較不重視金錢,也不認爲金錢是權力或地位的象徵。此外,他們也比較擅長判定照片中人類臉部表情所代表的情緒,也更善於處理失敗和挑戰。

相對地,同一項研究發現,愛錢的人較不善於察覺社交環境。他們是因爲無法理解人際關係,才轉向尋求金錢的慰藉嗎?或者,是對金錢的興趣讓他們遠離了人羣?這類的研究通常都只在特定時間點進行,而無助於判斷因果關係。

當然,我們也僅能得知總體的平均,無法因此預測像麥克這樣的人會如何行動。

雖然麥克很愛錢,但他確實是個熱愛社交的人,也很擅長面對失敗與挑戰。他不認爲錢是權力或地位的象徵,但他做事時常以金錢爲導向。一個人可能綜合了許多不同的態度,研究能做的,就只是審視數千人後,找出比較廣泛的模式。

舉例來說,教育程度較高的人一般對金錢較不執着。這並不意外,畢竟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更有能力賺大錢。研究也指出,年輕人平均來說較不謹慎理財,而年長者則比較擅長制定和控制預算。

不過,你也一定能舉出很多例外,一定有拚命存錢的學生和揮金如土的退休人士。

(本文出自《大腦喜歡這樣花錢,那樣理財》作者:克勞蒂亞.哈蒙德 譯者:謝慈)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