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2.0:施正屏》新南向先拋開零和思維

英文總統26日在「對外經貿戰略會談」後裁示,新南向辦公室「解編」,並由國安會明年1月成立「新南向政策專案小組」,與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成立的「新南向工作小組」,賡續推動並深化落實新南向政策,值得重視。

回顧2017年臺灣面對中美大國關係深層變化亞太變局,將對臺灣將產生深遠影響。我國須做出快速調整,以因應區域內新情勢新格局。其中值得注意的重點有三:一、在區域經濟整合方面美國、日本與印度倡議「自由經濟走廊」,南韓則推出「新南方政策」與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相呼應,臺灣在這兩大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若不能加速調整並提升產業結構升級,則將會加速被邊緣化

二、在區域安全戰略方面:面對美國總統川普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與「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三度提及臺灣;川普「國家安全戰略」不但重畫全球版圖,更對我國有深遠的影響。「新南向」策略行動需將競合性納入深層次考慮,這將是臺灣未來在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時,必須納入考量的重大區域安全因素。

三、在選擇戰略伙伴方面:臺灣必須以前瞻角度,應對全球經貿秩序的新變化,針對總體經濟調整產業發展並慎選對外經貿戰略伙伴。兩岸、臺美、臺日、臺歐以及和其他重要貿易伙伴的經貿合作關係,進行長程的策略規畫與執行藍圖的擬定。

檢視過去1年半「新南向」政策,目標與手段往往難以吻合,主要問題包括:新南向是蔡政府爲了迴避西進而推動的扭曲市場經濟政策,因此,缺乏清晰的戰略主軸與負責統一指揮策畫戰略目標。最後,流於形式主義而導致績效不彰,虛擲國家資源。

面對蔡總統此次「新南向」的組織變革與創新措施,臺灣應反省與檢討自身在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新模式與新角色,強本臺灣經濟實力並打破三大盲思,才能擺脫經濟邊陲化的悲慘命運。臺灣長期三大盲思包括:

第一、國家安全與經濟對立的盲思:觀察南韓文在寅總統訪中後,日本首相安倍也決定改變「聯美製中」的零和戰略思維,希望同時推動「一帶一路」與「自由印太」戰略,以穩固日中關係。安倍和文在寅的考慮是一樣的:國家戰略安全必須維護,經濟發展利益也必須兼顧。日韓做法值得我國推動「新南向」工作的參考,避開零和的錯誤思維。

第二、改變追逐低價成本生產盲思:臺灣半個世紀的經濟發展,一直沒有改變以出口爲重心的經濟路線。90年代,臺灣利用大陸進行「臺灣接單、海外生產」葉克膜經濟的出口模式,是臺商外移、企業大型化、中小企業式微及人才外流的關鍵原因。「新南向」應避開追逐低價成本生產盲思誤區

第三、警惕低成長、低利率、低通膨盲思:臺灣近30年來,經濟成長每況愈下,全球金融海嘯後,國人實質薪資長期凍漲;少子化及人口老化加速,導致消費無以爲繼,落入成長停滯的「高所得陷阱」。

臺灣在短短20年內從「經濟奇蹟」走向「經濟衰落」。面對亞太新局,蔡政府「新南向」必須從改變「出口才能促進成長」思維,有計劃驅動臺灣經濟結構戰略調整,透過通盤改革、細緻規畫,並以耐心毅力推動臺灣經濟強本計劃工程,才能引領各界同心協力將臺灣經濟帶向健康與永續發展的穩定成長。

(作者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