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兩岸關係更應體現奧運精神

(圖/新華社)

當前烏克蘭危機是否會升級爲大規模軍事衝突,許多人抱持悲觀看法。儘管各方軍事調動及攻防準備動作不斷,戰事彷彿一觸即發,但相關國家也正透過外交途徑,積極展開對話協商,希望這場有如主客易位的東歐版「古巴危機」最終能夠和平落幕。

有意思的是,許多專家或媒體不約而同地將烏克蘭危機與當前臺海情勢進行連結比較,特別是觀察作爲北約集團主導力量的美國,究竟將會如何因應俄國對烏克蘭的軍事部署與行動,藉以推判一旦臺海有事時,拜登政府可能採取的反應模式。甚或認爲,若拜登政府此刻對俄立場示弱,將不僅有損其在盟友間的領導威信,也將可能變相鼓勵北京當局對臺採取軍事冒險行動。

但臺灣畢竟不是烏克蘭,習近平也不是普丁,美國針對烏俄緊張衝突的反應模式,也未必能夠完全推論或直接投射於未來一旦臺海發生衝突時的戰場環境與模擬場景。但不論是烏克蘭或臺海,對於剛從阿富汗匆忙撤軍,亟需休養生息以期能更專注於國內振興的拜登政府而言,顯然不會樂見再被捲入任何一場戰爭。

更何況,上述不論哪個戰場,美國將面臨的對手已不再是阿富汗的「恐怖分子」或武裝游擊隊,而是同樣擁有地空潛三位一體核武力量的正規部隊。況乎美軍是否有能力同時應對歐亞兩地的跨洲際戰爭,除了是重大挑戰外,對於戰爭之後,人類世界是否將會從資訊量子AI時代重新回到遠古石器時代,更是許多有識之士不敢想像的。

尤其,近年來有關北京是否存在「武統時間表」的議題,除了大陸網民熱議,甚至有涉臺人士提出所謂的「北平模式」,而時間點更有從中共建軍百年的2027年到今年2月冬奧結束之後的各種猜測。

然而,即便無視北京對臺政策有一定的長期性與穩定性,乃至習近平上任以來,從之前陸續提出匯成的「習近平對臺工作重要思想」發展至當前的「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特別是其中對於臺海和戰問題的辯證與關係定位,即使兩岸軍力發展不斷朝向一方傾斜,但由於臺海作戰環境與可能的國際介入,一旦貿然啓戰,不僅戰爭可能瞬間升級並擴大範圍,雙方也必將承受沉重代價乃至核災風險。

今年初中、美、英、法、俄5個核武國家領導人共同發表《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申明核武器應服務於「防禦目的、懾止侵略和防止戰爭」,似爲人類遠離核戰末日帶來更多希望。但由於北京視臺灣關乎領土主權,假設未來臺海爆發全面戰爭,而解放軍特別是其航母艦隊遭致重大戰損時,其能否維持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承諾?若非如此,相對一方又是否可能採取升級反應?再者,臺灣南北共有3座營運中的核電廠,而大陸東南沿海3省營運及興建中的核電廠不下10座,其中福清核電廠距臺最近,若相關電廠因戰火波及從而引發類似日本福島等級的核子事故,對兩岸都將會是難以承受的災難。

去年12月2日,第76屆聯大通過北京冬奧會奧林匹克休戰決議,中方駐聯合國代表呼籲各國「以北京冬奧會爲契機,以對話消弭分歧,以合作替代對抗,增進相互理解,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新時代的兩岸關係,不也應該積極迴應並率先體現這樣的崇高精神,共同爲臺海穩定與人類和平做出最好的貢獻與示範?

(作者爲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