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週刊-壹基金 深圳再生 功夫皇帝感恩

2011年1月11日下午1時多,深圳市市民中心,一塊紅綢飄然落地,「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牌匾亮出。公衆熟悉的面孔團聚在「壹基金」大字的周圍──李連杰周其仁王石許勤、陳改戶、劉潤華──他們說是來做「義工」。

這樣的場面,作爲壹基金的創始人,4年前的李連杰想都不敢想。

2007年4月,李連杰以影星身分,帶着「壹基金,壹家人」慈善理念掛靠中國紅十字會門下,啓動「中國紅十字會李連杰壹基金計劃」(下稱「壹基金計劃」)。倡議每人每月1塊錢(人民幣,下同),至今已募得善款近1.9億元。

「壹基金計劃」由於政策限制,不具獨立公募基金資格,也難依獨立意志來運作。李連杰等人於2008年在上海成立非公募「上海李連杰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下稱「上海壹基金」),並與中國紅十字會簽署協定,將「上海壹基金」作爲「壹基金計劃」的專案執行機構

揮別掛靠紅十字會的尷尬

以私募身分運作公募基金,遊走於法律模糊地帶飽受質疑,並非長久之計。2009年底,李連杰及其團隊走上謀求獨立公募基金之路,前景一度迷茫。

在第一個「壹基金計劃」成立以來,民間慈善力量和公民參與意識迅速成長,慈善捐款在汶川地震後呈現前所未有的井噴態勢。民辦基金會和公益組織嘗試打破官辦慈善的壟斷格局,至今全中國的基金會超過2000家,非公募基金會以每年逾200個速度增長,從2005年不足300家增長到2009年的846家。

但在青海玉樹震災1個多月後,國務院規定中央有關部門及紅十字會、慈善總會捐贈的資金,直接撥付到青海省,連同青海省接受的捐贈資金,統一由青海省統籌安排用於恢復重建。財政部等要求13個全國性基金會要將玉樹抗震受捐資金撥付到青海省民政廳、紅十字會、慈善總會任一帳戶。直接以行政權力調配民間慈善資源,引起輿論大譁。

深圳民政局去年12月3日正式批准深圳壹基金註冊申請。這天是李連杰親自選定的,他相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壹基金深圳掛牌,宣告壹基金真正獨立──告別原來掛靠於紅十字會以及上海私募基金會的尷尬局面,獲得獨立法人資格,有獨立的帳戶自主開展活動。更重要的是,它不同於官辦公募基金,是真正的平民慈善。

匯聚富豪與平民的平臺

深圳壹基金宣佈轉型公募成功之日,中國紅十字會新聞發言人王汝鵬官網公告:掛靠在中國紅十字會下的李連杰壹基金專項計劃將中斷。中國紅十字會和李連杰於2007年共同倡導發起「壹基金計劃」,3年多來募集捐款1.9億多元,資助支出1.4億多元,爲促進中國公益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隨着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的正式成立,中國紅十字會同意「壹基金計劃」管委會提出的申請,支持該基金會繼續傳承和發展「壹基金」的公益理念,實施和管理該基金資助的公益專案。

深圳壹基金新管理團隊讓外界感到意外。深圳壹基金髮起機構爲上海壹基金、老牛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萬通公益基金會及萬科公益基金會,註冊原始基金5000萬元,每家出資1000萬元。理事會由李連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騰訊CEO馬化騰、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馬雲等11人組成;周其仁擔任理事長和法人代表,王石擔任執行委員會主席。

曾擔任民政部慈善司長辭官後轉爲學者的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稱新團隊「有廣泛基礎」架構,平等匯聚「富豪與平民」的慈善平臺,更容易得到全社會支援。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說,深圳壹基金理事會匯聚各行業的意見領袖,有助提高壹基金的社會影響力。李連杰則在公開的感謝信中表示:深圳壹基金的成立,創造一個新的起點。

官辦基金會受輿論詬病

李連杰在揭幕式上難掩激動,「感謝黨,感謝國家,感謝民政部,感謝紅十字會,感謝上海民政部門,感謝深圳市民政局……」他不諱言「走到今天不容易」。

的確,從最初的壹基金計劃啓動至今,李連杰及其團隊曾長時間爲找不到「主管單位」而苦惱。在歐美國家因涉及公衆資源的集聚和再分配,政府對公募基金會設置的准入門檻通常會高於非公基金會。

中國政府對公募基金會的謹慎態度還有另一重含意。改革開放前,政府把社會團體當做「異己力量」沒有生存空間。直到1981年,中國第一家公募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正式成立,高度戒備的態度才略有緩和。

但這些基金會多具有官方背景,經費來自政府撥款,領導由政府任命,工作人員也是國家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編制的幹部。官辦基金會雖有政府資源和公開勸募兩大優勢,但絕大部分屢因「體制僵化、效率低、難以監管」等問題受輿論詬病。尤其2008年汶川地震後,近80%民間善款流向政府部門,以及2010年玉樹善款匯繳風波,民間資金被當做政府資源隨意支配的做法引起社會的強烈不滿。(文轉C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