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發行大“瘦身” 今年以來不足萬億

隨着行業監管政策加碼,我國信託發行整體呈現收縮態勢用益信託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18日記者發稿時止,今年我國68家信託公司,共發行10916只9643.2億元的集合信託產品,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2774只11483.2億元的規模,在發行只數上融資金額上都有明顯下滑。其中剛剛過去的4月份,僅僅發行2041.07億元的集合信託產品,同比減少了29.1%。

對於4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市場降溫,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認爲,一方面是高基數帶來的影響,3月發行成立有所增長之後,4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和成立規模的自然下滑;另一方面是監管趨嚴的影響,部分投資業務收緊的原因。他認爲,延續2020年以來融資類信託壓降的政策,疊加一季度集中出臺的針對假“投資類”信託業務的收緊,融資類信託業務目前仍是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業務領域,尤其是房地產類業務。在監管的重壓之下,集合信託產品市場短期內仍有較大的下行壓力

信託發行滑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房企信託融資渠道的不斷降溫。用益信託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行業房地產信託產品共發行1927只,規模總計2377.3億元,而去年同期則是2807只,3038.4億元的規模,在發行只數上銳減了31.4%,而在融資額度上也下降了21.8%。

對於今年以來房地產信託發行只數和發行額度“雙降”的現狀,喻智認爲,在監管層56號文打假“投資類”信託後,以房地產爲主要資金投向的融資類信託繼續受到抑制。目前最爲顯著的就是投資永續債形式的房地產信託產品大幅下滑。對此,中國信登指出,新成立融資類信託產品規模的下降,體現了行業積極遵行監管要求,持續“壓通道、控地產”的監管政策執行力度

“信託公司遵循‘兩壓一降’的監管導向,持續控增速、調結構調整結果符合預期。尤其在房地產信託方面,對假投資、真融資的房地產類信託的控制起到了釜底抽薪的功效。”對此,北京某信託公司資深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受限於額度和房企的“三道紅線”等政策,未來他並不看好房企信託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在房地產信託發行規模大“瘦身”的同時,其預期收益率也有小幅下滑。用益信託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發行的1927只房地產信託產品的平均年收益率爲7.28%,平均期限1.66年;而去年同期則爲8.04%和1.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