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丨71歲的海鷹闖進人生第四個無人區;銳評“童漂”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新京報記者深入崑崙山,碰上了一位“老野外”。今年71歲的海鷹曾徒步22天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在羅布泊、可可西里、阿爾金山幾進幾齣,這次又解鎖了羌塘無人區。面對理想和現實的偏差,海鷹也有過彷徨、有過逆反,只不過後來一想,不能因爲賭氣,浪費自己的青春,“做了這件事,我就要做到極致,體現出我的能力”。

一路深入崑崙山,在海拔4900米的無人區露營,海拔5700米的達阪上採訪,幾個年輕人陸續出現高反,救命稻草一樣抱着氧氣罐,而海鷹不是在愜意地拍攝遠處的雪山,就是蹲在地上觀察路邊的植物。“這是野犛牛糞,能用來烤食物”“這是老百姓說的紅柳,烤肉籤子就是這個做的”“在野外牙齦出血,可以採這個喀什小檗補充維C”……一路上遇到的所有動植物,海鷹都如數家珍。

海鷹一開始對這些並不感興趣,想去復旦念新聞,結果收到了地理系的錄取通知書;畢業了想去西藏阿里,結果服從分配留校當老師。談到堅持走到現在的原因,海鷹表示,“做這件事,那我就要做到極致,那是體現你的能力。我在大學教書,省級的優秀教師拿過兩次,科研上也有好多成果,省部級的科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都拿過。所以我退休時說,做人做事沒啥遺憾。”

視頻詳情>>>

退休之後,他一直在路上,“退休這12年沒有閒過,不是在野外就是在寫科考報告。過去論文都想辦法在刊物上發表,牽扯到評職稱什麼的,退休了嘛,論文就寫在大地上。”2012年退休後,海鷹還做了天山申遺的相關工作。2013年,新疆天山申遺成功,而且是符合了兩條標準,一是生物生態學演化過程世界唯一,二是符合了美學的標準。

在這個不斷要做選擇題的時代,怎麼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熱愛?有的選是幸運,沒的選是考驗;海鷹的故事彷彿在說,正確選項是不要逃,出發會告訴你答案。閱讀全文>>>

日前,29歲的網紅“快樂小趙”離世,他的同事告訴媒體死因或是酮中毒,其朋友稱,具體原因還需等專業機構鑑定。醫生介紹,酮症酸中毒誘因多樣,但糖尿病羣體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救治不及時會出現致死情況。對糖尿病人而言,規範服藥和定期監測十分重要。

因在擁擠嘈雜的公交車上“維護紀律”,短視頻平臺自媒體人“快樂小趙”走紅網絡,被網友稱爲“公交紀律員”。日前,這位29歲的年輕人已離世,他的同事告訴媒體,小趙的死因或是酮中毒。11月20日,其一位好友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小趙的遺體已經火化,死亡原因與酮症酸中毒有一定關係。

新京報記者在小趙此前發佈的視頻中看到,他因酮症酸中毒於今年7月入院搶救和治療。一位同病房患者的家屬說,小趙因糖尿病足失去了兩根腳趾。

小趙在住院期間發視頻感謝給他送禮物的朋友。網絡截圖

據相關科普,當人體缺乏葡萄糖時,細胞無法獲得能量,就會迫使人體分解脂肪作爲燃料。而分解脂肪的過程中會釋放不能被身體利用的產物——酮,正常情況下酮可通過尿液排出,但當酮產出過多,超過腎臟的代謝能力,就會引起酮症酸中毒。它發病急、進展快,如果治療不及時,患者會陷入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內分泌科醫師黃珂介紹,酮症酸中毒誘因多樣,但糖尿病羣體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救治不及時會出現致死的情況。此外,血糖過高和過低都有可能引發中毒,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規範服藥和定期監測十分重要。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孫豔提醒,如今,一些健身達人選擇以生酮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膳食模式來控制血糖和體重、進行增肌,從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及能量代謝規律來說,長期如此,會有導致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的風險。閱讀全文>>>

近日,“6歲女孩在橫店當童漂4個月賺250元”引發熱議。網友們不只是在關心一個6歲孩子的教育問題,更是對以這種“漂”的方式切斷兒童正常成長路徑的擔憂。“童漂”們小小年紀,便爲進組拍戲而奔波,心不向學,即便左支右絀地完成了義務教育,其文化素養又是否會撐起其心心念唸的“明星夢”?

橫店確實給不少未成年人提供了舞臺,但同時,這也是個很“卷”的市場,只有少數人有“參演”機會,而能由此走上演藝之路的,恐怕更是少之又少。這就意味着,孩子在成長的關鍵時期,選擇做“童漂”,面臨着巨大不確定性,不僅“投資回報率”極低,還可能讓其過早經歷被“卷”出局的情況。

還需注意到的是,目前圍繞“童漂”羣體,已經形成產業鏈。此次新聞報道中的吳蘭,給女兒繳納了9800元的培訓費,接觸到經紀公司,來到了橫店。而橫店幾家大的兒童經紀公司皆存在分等級的“會員”收費模式。充會員接戲、帶資這樣的潛規則並不鮮見,“童漂”們或許自認在追求一個純粹的“演戲”夢想,卻在不知不覺中捲入一場資本遊戲之中。

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無人機照片)。圖/新華社

當然,不排除有的“童漂”確實以此找到了人生方向,“童漂”存在的種種問題也並不足以否定掉兒童演員的價值。只是,這個過程中所冒的風險、所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着實不小。家長在爲孩子作出選擇時,需要更謹慎一些、考慮得更長遠一點兒。

畢竟,不是隻有做“童漂”纔有機會“演戲”,也不是非得在孩子童年時就賭上全家“資本”才能爲孩子掙得未來。“童漂”不是唯一選擇,也不值得效仿。閱讀全文>>>

11月19日,北京新型通學車亮相。一人一座一帶(安全帶),專線快速直達……自今年9月推出以來,北京通學車服務受到學生、家長的歡迎。通學車和傳統校車有何不同?你家附近可以乘坐通學車嗎?

閱讀全文>>>

馬爾代夫新任總統穆伊茲就職第二天就正式要求印度撤軍,但印度顯然並不甘心。穆伊茲似乎不爲所動。在和印度地球科學部長會晤時,他表示“馬爾代夫是個主權國家,現在是這個國家的選民要求所有外國軍隊離開我們的國家,我想印度應該懂得尊重別國的民主選擇”。

穆伊茲曾任馬累市長與住房和基建部長,負責推進中馬友誼大橋等共建“一帶一路”項目。他在2023年9月30日的總統選舉中,以54%的得票率擊敗了薩利赫,成爲馬爾代夫新一任總統。

2018年,在印度扶持下,薩利赫當選總統,隨即推動“印度優先”政策,將大量基礎設施合同和關鍵合作項目交給印度。作爲回報,印度向馬爾代夫提供了大筆軍事援助。這些軍事設備雖則表面上是援助給馬爾代夫,實則均爲印度現役軍人操作,這也成爲印度在馬爾代夫長期駐軍的緣由。更實質的問題在於馬爾代夫根本就沒有什麼武備。

在就職典禮上,穆伊茲表示,“尊重我們的鄰國和其他國家,但在涉及本國安全時將始終劃出一條粗紅線,馬爾代夫尊重每個其他國家的安全紅線,但馬爾代夫的安全紅線也應獲得同樣的權利和尊重。”

穆伊茲強調,“在馬爾代夫只應有一種優先,就是馬爾代夫優先”。

連接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和機場島的中馬友誼大橋。圖/新華社

日前,日媒記者馬坎·馬卡爾撰文提出,印度在印度洋總是以居高臨下和單邊利己的姿態推行霸權,結果徒然勞民傷財,卻難以在當地傳播善意,反倒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不滿。其拉攏印度洋小國對抗中國的目的也南轅北轍,甚至適得其反。

穆伊茲明確表示,將很快前往政府與印度達成的軍港援建協議展開覈查,“讓一切透明化”。馬爾代夫的風向已經起了變化。閱讀全文>>>

過了這麼多年,姜育恆依然有着豐沛的創作激情。11月19日剛結束完“姜育恆2023人生的路巡迴演唱會”臺北站演出,他又停不住地思考明年出道40年應該給歌迷帶來什麼創作。他稱自己是大家的“老朋友”,這位老朋友有許多變化和堅持想要跟你說。

姜育恆用一首首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成爲一個時代的音樂座標,他說自己是個想得很少的人,對“藝人”這個身份從不會刻意維持。生活中的他沒有包袱,拍照的時候經常素顏出鏡,卻笑得比任何時候都爽朗自然。這與他的生活原則如出一轍,姜育恆要求自己只要從舞臺上走下來,就變成普通人,要努力將身上的“標籤”撕碎,只有這樣心態上才能最真摯地接近生活,才能接近觀衆。

姜育恆。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因此這樣的姜育恆在新京報創刊20週年的員工歌唱比賽中,以“老朋友”的身份驚喜現身在大屏幕上,爲兩位要唱他代表作《再回首》的普通歌迷,送上了加油聲。“大家好,我是《新京報》的老朋友姜育恆,回首20週年,我心依舊。聽說有兩位老朋友要演唱我的《再回首》,這首歌裡唱着‘平平淡淡、從從容容纔是真’,能體會到這種意境,非常不簡單。”

除了舞臺,姜育恆還在思考是否要在明年,出道40年之際,重新演繹一版新的《再回首》,“我還沒有滿足,外形上我也沒有太顯老態吧?(大笑)我希望把嶄新的姿態呈現給大家,所以我會陸續規劃很多新創作,比如這次大家已經聽到的我和吳奇隆合唱的《心向你飛》,未來我也可能會和劉雨昕等青年音樂人合作,打造新的演唱會舞臺,包括新的《再回首》。我想告訴大家,作爲老朋友,姜育恆一直都在。”閱讀全文>>>

編輯 李佳蓉 設計 朱靜暉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