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1917年與守舊派論戰時,祭出「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兩大旗幟,深深影響整整一個世紀的華人。民主攸關政治,科學增益知識,19世紀中葉以來飽受西方欺凌的中國人就緊緊追求這兩位先生,踏上自救自強之路。
但僅只這兩位先生足以扭轉乾坤嗎?
21世紀曆史學家公認,東、西方兩世界開始出現重大分野,乃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西方發生工業革命。到了1842年鴉片戰爭,僅一小支英國海軍分遣艦隊遠從英倫而來,就能打沉任何它能找到的清軍垃圾水師,中方海岸砲塔全被打啞,連接北京與江南魚米之鄉的大運河也遭封鎖,京師有饑饉之虞。
西方經由工業革命轉型爲工業經濟。日本在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裴利攻入東京灣、發生黑船事件後15年展開明治維新,短短一世代也蛻變爲工業經濟,國力大增,依次在1894年甲午戰爭及1904-05年日俄戰爭中擊敗清朝及俄羅斯帝國。
西方史學家莫里斯(Ian Morris)評述,中國直到20世紀中葉都還是中世紀國家,主體是農業經濟,並未現代化。直到「播遷」,國民政府纔在臺灣創造出工業經濟,是華人第一個現代化社會。大陸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也迅速蛻變爲工業經濟的現代社會,如今以世界工廠稱雄。
當初陳獨秀、胡適等先哲如果能請出另一位「伊先生」(即經濟economy),現代化真正關鍵,華人摸索自強途徑時,是否就會少走許多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