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老二買老大 關鍵在規模經濟

外送平臺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Uber Eats與foodpanda是臺灣外送平臺市場中的兩家主要業者,但這次的合併案,居然是市場龍頭foodpanda不玩了,把臺灣業務以高額金額賣給市場老二Uber Eats,foodpanda樂得退出臺灣市場,究竟是爲哪樁?

Uber Eats與foodpanda合併傳聞在市場早就不是新消息,但雙方談了這麼久,昨終於拍板定案,背後的關鍵,產業人士直指「規模經濟」。

將時間拉回五年前,當時,臺灣市場有相當多的美食外送業者,包含lalamove等,一時之間,外送平臺市場蓬勃發展。

即便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國經濟,美食外送平臺業務完全不受影響,民衆居家隔離只能靠着外送平臺獲取餐點,這讓美食外送平臺大紅大紫。

過了五年,業者卻愈來愈少,產業人士親吐原因「臺灣市場相當難賺錢」。臺灣美食外送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就算是Uber Eats、foodpanda也是熬了很多年才獲利,「這兩年,這兩家企業應該都有轉虧爲盈,但賺的錢都非常少」。

解析外送平臺業者的收入結構,主要來源有二,一是向餐廳收取費用,另是向消費者收運費。

外送平臺收取餐廳費用的方式就是抽成,小吃店業者分享,foodpanda、Uber Eats這樣的大型平臺抽成是餐點定價的百分之卅,這是相當高昂的費用,使得餐廳在美食外送平臺上的定價,都比平常高出百分之十到廿不等。儘管如此,外送平臺獲利還不高嗎?產業人士指出,「運費低」是關鍵。

對於消費者來說,訂購一次外食,外送費通常會落在卅五元上下,餐廳距離愈遠外送費愈高;然而,這樣的外送費仍遠低於國外。

產業人士分析,「嚴格說起來,foodpanda會想脫手,最主要原因,就是獲利不如預期,如果他們可以賣出在臺灣的事業,並把併購後獲得的金額投入到其他市場去,獲利會更好」。

不管是foodpanda或Uber Eats,雙方都對合併案精密計算,從平臺業者角度來看,如果同一市場兩個玩家拚得你死我活,不如干脆只留下一家業者,把經濟規模做起來纔有利可圖,在市場中存活,這也成就了這樁合併案終於拍板定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