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川菜水煮魚用油量大,容易吃下過多油脂。(報系資料照/黃麗如攝)
油脂攝取太多容易導致高膽固醇、高血脂、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甚至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死亡,根據調查,在早逝人口中,竟然有將近半數死因都和油脂攝取過量有關。心血管專家表示,國人家常菜中,很多道含油量爆表,吃多了恐高膽固醇、高血脂、癌症都上門。
根據微信《脈脈養生》報導,下列八道菜因油脂含量高,心血管病專家外食時絕對不碰。
1. 燒茄子
2. 地三鮮
是一道由炒馬鈴薯、茄子和甜椒組成的東北家常菜,油炸過程中會吸收大量油脂,油炸後的含油量甚至比一碗紅燒肉還多,吃多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3. 乾煸四季豆
經過油炸的乾煸四季豆,不但熱量超標,還可能因爲油炸時外焦內生,導致食物中毒的風險。
4. 炸蓮藕
蓮藕雖然養生,但含有不少澱粉,富含澱粉的食物經過高溫油炸易產生致癌物丙烯酰胺。
5. 水煮肉片、水煮魚
傳統川菜水煮肉片、水煮魚,雖然名爲「水煮」,但實際上,上層是油、下層是水,上層豐富的油脂容易被肉片吸附,一起吃下肚。
6. 幹鍋菜
烹煮幹鍋菜時,大部分食材都需要「過油」,導致幹鍋菜內所含的油脂量暴增,加上幹鍋菜需要持續加熱,最後油脂都會吸附在菜上。
7. 毛血旺
是以毛肚、百葉、鴨血爲主料的川菜,由於非常「重油」,大部分食材都是用油烹煮,吃每一口都等於是在喝油。
8. 鍋包肉
以醃製豬肉爲主料的料理,裹上炸漿後油炸,再配糖醋勾芡,由於烹調過程中食材需要進油鍋好幾次,含油量可想而知,爲了健康最好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