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癌症」5年死亡率逾5成 糖尿病藥新解大降26%惡化率

▲「心臟癌症」5年死亡率逾5成,糖尿病藥新解大降26%惡化率。(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心衰竭又被稱爲「心臟的癌症」,就算經過治療,1年死亡率約10至15%,5年死亡率甚至超過5成以上。歐洲心臟病學會日前發表一項研究,將用於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用於收縮無力的心衰竭患者上,可有效降低26%的惡化風險,進而提升5年存活率,爲治療上一大突破

心臟如同幫浦,負責打出足夠的血液全身使用,但當心髒肥大,或心臟功能不足以滿足身體需求時,就會導致液體累積在肺部、足部,稱爲心衰竭。患者常見症狀除了咳嗽、水腫外,有時連睡覺平躺時,都會感到呼吸困難,需要坐起來或墊高枕頭,才能恢復正常呼吸,睡眠也受到影響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心臟衰竭委員會主委俊傑表示,傳統治療心衰竭,多使用血管張力素轉化抑制劑、血管張力素受氣阻斷、以型交感神經阻斷劑與腎上腺皮質拮抗劑等「黃金三角藥物」,雖然可以擴張血管,減少心臟的負荷,但仍有胃痛、心跳加速、男性乳房脹痛等副作用

王俊傑表示,歐洲心臟病學會發表的研究,總共收治4447名心衰竭病患亞洲病患佔比20%,臺灣收案數達141人,其中有45%有糖尿病。

研究團隊長期追蹤發現,無論患者是否罹患糖尿病,都能降低26%惡化發生率,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更降低18%,心衰竭惡化再住院率,也大幅下降30%,且糖尿病患者使用後,也不會增加腎臟惡化風險,未來有望「一藥多用」,減輕心衰竭患者的疾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