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特色小旅行 北埔老街走讀《茶金》場景與建築、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分享

北埔老街以古蹟和客家風味土特產聞名,如擂茶、柿餅等。後者近年每到收成,都吸引大批好攝之徒前來捕風捉影。可惜週一午後大雨中來到,店家大都休息,古蹟也多半休館,於是下車伸展筋骨,隨便打幾張卡便走。

篇首「姜阿新洋樓」爲本地富室、知名茶商姜阿新於戰後所建,見證大戰前後臺灣茶業興衰。姜阿新的故事,成爲電視劇「茶金」藍本,洋樓本身也在劇中登場。

分享

金廣福公館

北埔原爲賽夏族領域,道光年間官府命竹塹、九芎地方閩粵人士合組武裝拓墾組織「金廣福墾號」,在此設立隘口。「廣」即廣東,「福」爲福建,「金」當然就是發財囉,金廣福公館即爲當時隘防指揮中心。武裝拓墾不免與原住民直接衝突,雙方連年爭鬥死傷無數。閩人逐漸淡出,金廣福遂由第一任墾首、粵籍客家人姜秀鑾及其後代掌控,成爲北埔姜家始祖。

北埔慈天宮

慈天宮約與金廣福拓墾同時,具體年份則說法不一。據傳祀奉的觀音菩薩,是由墾首姜秀鑾自大陸迎來。因與原住民爭鬥多有傷亡,墾丁均前往禱祝求平安,長期以來成爲當地信仰中心。

璞鈺擂茶

因雨勢太大決定走人,孩子突然想試試擂茶風味,便隨緣在路過店家點上兩杯。非假日客人不多,老闆娘很熱情地倒了幾杯不同口味試喝,可惜孩子不習慣,試試便落跑了。

忠恕堂一隅

離去前發現鄧南光影像紀念館有開,遂進門避雨兼吹冷氣。對前輩攝影家所知有限,雖說走馬看花,總算也添了點見識。

鄧南光本名鄧騰輝,其實也是北埔姜家旁支,系姜秀鑾弟姜秀福後人。祖父姜滿堂娶鄧氏女爲妻,約定長子從母姓,以延續鄧家香火。姜滿堂光緒初年才遷往北埔,經商致富,被稱爲「新姜」,以與姜秀鑾一支的「老薑」區別。鄧騰輝早年赴日本法政大學讀經濟,迷上攝影並多次獲獎。

回臺後在今臺北博愛路開設「南光寫真機店」,人稱「南光先生」,後來乾脆以「鄧南光」爲名,開展藝術攝影之路。作品主要走寫實風格,與當代時尚的沙龍照有別。攝影生涯跨越大戰前後四十載,作品逾萬張(底片時代是了不得的數字)。

爲保存前輩攝影家傑作,由官民合作典藏,鄧氏後人更捐出老宅,成立這座鄧南光影像紀念館。館址原爲「鄧世源醫院」,系侄兒鄧世源回鄉行醫所在,館內仍保留診間、藥櫃等以資紀念。上圖右年表係指鄧世源醫師。

展示區隨便拍幾張,有機會到北埔不妨細看。

鄧南光最愛的徠卡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