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李依環)由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學會共同主辦的“幸福教育與立德樹人”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議以“現場+雲端”的形式進行,來自山東、安徽、雲南等多地學校代表同步線上參會。
“雙減”背景下,如何保護孩子的童年,尊重兒童的天性,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校長高峰經過20年在全國多地中小學的不斷探索實踐,總結形成的“幸福教育育人模型”提出了辦學路徑的具體思考。
在高峰看來,幸福教育實踐開闢了一條新的育人路徑。它以兒童爲本位,以課程爲中心,重構學校組織結構,重建校園管理機制,協調配置教育資源,建設充滿幸福感的校園。經過多個地區、多所學校的實踐檢驗,均取得了良好辦學實效,造就了一批師生感受到幸福、教學業績突出的優質學校。
會上,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聶延軍表示,幸福教育着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基於孩子個體特點,在課程重構和學程再造中,爲每個孩子提供量身打造的成長課程。幸福教育更賦予學生快樂的童年、完善的人格,賦予他們生動活潑、身心健康發展的過程,這讓每個學生在蓬勃生長中,打下積極樂觀的底色。
“兒童的教育關係到國家的未來,關係到民族的未來。”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在總結點評時談到,“雙減”政策的目的就是通過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幸福地生活、學習,夠讓學生有時間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鍛鍊身體,有時間參加他喜愛的活動,真正能夠做到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幸福教育理念確實值得深入研究、實踐和學習。
會議期間舉行了新書《推開幸福教育之門》首發式。據介紹,該書是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校長高峰將其20年的辦學實踐進行系統提煉總結而成的教育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