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渣打突圍 前四月獲利增

外銀臺灣子行前四月稅前盈餘變動

今年前四月受疫情影響,四家外銀臺灣子行出現特別現象星展渣打的獲利比較基期低,雙雙出現抗疫成功、獲利明顯成長。花旗匯豐即使有衰退,至多在一成左右,不同的是,這兩家銀行都在疫情期間突破,例如爲消金客戶主動降息、或刪減手續費,作爲強化客戶關係,匯豐也毅然在5月全新信用卡旅人卡」上市,成爲疫情期間唯一推市的重量級消金商品

金管會統計前四月本國銀行業務資訊,「百億俱樂部」唯一外銀成員的花旗(臺灣)銀行累計稅前盈餘臺幣45.51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1%,而起步最晚的星展(臺灣)銀行,同一期間累計稅前盈餘4.98億元,卻有118%的大幅成長,顯示星展合併澳盛銀消金客羣效益正在蘊釀。

排名二、三的匯豐(臺灣)、渣打,前者獲利表現與去年相差不多,渣打則有11%的成長。參照疫情期間本國銀行同業的均忙於紓困放款,外銀子行多數因客層不同,例如小商家(小規模營業人)紓困貸款50萬元專案,外銀近乎全軍覆沒,但4家銀行也都作出誠意,主動宣佈信用卡繳費、企金融資還款展延,個人信貸降息等,力求取得客戶的信任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董事經理何軒榕表示,新冠疫情導致金融業發生根本性變化,銀行營運方面有三大現象,一面臨營收和業務品質下降,諸如借貸需求和核貸率下降,投資市場不佳而縮減;二風險度上升:違約率和利率動盪,讓銀行員難以針對業務如常抉擇。

第三市場動態變化:危機對各產業和客羣產生不同衝擊,衍生出價格差異化及敏捷化的需求。外銀臺灣子行同時經營法金、企金和消金三大業務,在疫情期間幾乎都面臨違約率急升、業務無法施展擔憂。

跨國業務是外商銀行的最大優勢,在此波疫情期間,所有經理人都無法出差,甚至國際經理人從農曆年假之後就無法返家省親,跨國業務全賴視訊會議、國際電話處理,與客戶的溝通也大量移轉到線上,星展、渣打都舉行線上投資說明會、線上講座,協助客戶尋求資產成長機會

外銀主管表示,6月起客戶走進分行的人數多了一些,慢慢在恢復正常運作,希望疫情期間努力維持客戶關係的效應,能幫助下半年衝刺業務,把上半年績效不足的部分彌補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