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像被車撞!心臟救命器「秀逗」 她一天慘被電7次

施俊明醫師講解心臟顫器導線移除過程。(圖/記者嚴雲岑攝,下同)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55歲趙女士致命性心律不整,7年前接受體內心臟去顫器(ICD)植入手術,最近去顫器導線出現少見的毀損狀況,時常不正常電擊,趙女士一天最多被電7次,每次胸口都像車子狠狠撞擊,痛不欲生。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施俊明表示,心臟去顫器導線6年僅有2%損毀率,若不幸發生,只能將導線移除並重新植入去顫器,所幸趙女士在經過4小時手術後,症狀已大爲改善。

施俊明表示,趙女士罹患的心室頻脈,與心室顫動同爲最致命的心律不整,發作數秒內就可能昏倒,持續數分鐘就會引發腦損傷甚至猝死;7年前她曾因心律不整發作引發車禍,一度面臨生死關頭,經醫療團隊搶救後,於心髒植入去顫器,心律不整發作時可放電刺激心臟,讓心跳恢復正常。

▲心臟去顫器可能沾黏位置。

不料,趙女士的去顫器數月前出現異常信號原本該是救命工具的去顫器反而成爲不定時的電擊器。經胸部X光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她導線外包覆的絕緣體已嚴重剝落,電線直接暴露在上腔靜脈中,雖然在置入時有預留空間,但由於心臟每分鐘跳動70次,難免會與血管壁接觸,此時心臟會產生不正常雜訊,造成去顫器誤判並電擊,讓病患苦不堪言。

在發現趙女士症狀後,施俊明決定移除其體內的毀損導線並放入新導線。由於導線已放置長達7年,可能與血管及心臟沾黏嚴重,術中面臨大血管及心臟破裂的風險。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由心臟外科麻醉科組成醫療團隊,歷經4小時手術,細心剝除沾黏部位,將就有毀損之導線移除,並順利置換導線,術後生活品質得到改善,日後只需每3個月回診即可。

▲施俊明醫師向趙女士解釋心臟去顫器裝置方法

施俊明提到,隨着飲食西化人口老化國內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明顯增加,裝置體內去顫器的需求也隨之上升,2013年至2015年的資料顯示,新裝置的心臟去顫器人數從200人上升到400人。過去若遇導線損毀或感染,多采外科開心手術,需住院2~3周方可復原現行透過微創手術移除導管,只需住院4~5天就能恢復正常生活。

施俊明提醒,導線一旦發生毀損,不僅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也會面臨生命威脅,因此,病於體內植入去顫器放置後,務必定期回診檢查去顫器電池電量及導線情況,以維持去顫器正常運作,防止猝死。

▼臺北福星扶輪社捐贈趙女士15萬元,助其移除導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