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宇:貴金屬狂飆背後是宏觀、產業和預期的共振

中新經緯5月21日電 題:貴金屬狂飆背後是宏觀、產業和預期的共振

作者 徐聞宇 華泰期貨研究院宏觀策略研究總監

5月以來,貴金屬市場再度高漲。5月20日,現貨黃金一度升至2450.06美元/盎司,再創歷史新高。白銀升破32美元關口,最高漲至32.5085美元/盎司,續創11年來新高。

貨幣屬性和商品屬性推動

今年以來,國際金價接連刷新高點,背後主要體現的是貨幣屬性和商品屬性的推動。從黃金價格變化的原理看,一般而言,市場對黃金的認識構築在其商品屬性、金融屬性和貨幣屬性這“三性”上。商品屬性反饋的是黃金作爲實物大宗商品,供需預期對於價格的驅動,這點從兩個方面可以得到反饋——根據中國黃金協會數據,一季度中國黃金消費達308.905噸,同比增長5.94%;北京菜百數據顯示,黃金首飾的溢價達到150元/克,凸顯了黃金消費需求的擴張。

金融屬性反饋的是黃金的投資功能,其實從全球範圍來看,這輪黃金價格的上漲,以ETF爲代表的全球黃金投資需求並沒有顯著的增幅,相反,在美元利率維持在5%以上高位的背景下,黃金的相對投資吸引力略顯不足。

貨幣屬性反饋的是黃金作爲曾經的貨幣,以及當前雖然退出貨幣流通領域,但是依然作爲全球央行的重要儲備資產,體現出的貨幣價值。數據顯示,全球央行自2008年開始轉向淨買入黃金,而中國央行最新一輪的黃金儲備增持從2022年10月延續至今,驅動了市場對黃金貨幣屬性上升的預期。

在黃金價格“三性”之外,本輪黃金價格上漲也具有一定特殊性。近期黃金價格的上漲,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並不多見,對此,可以大類資產的相關性來說明這個問題。從資產定價的角度,以美元爲代表的全球流動性進入到收緊狀態時,美元指數因爲需求的相對緊張而上漲,而美元定價的資產受到美元的影響相對走弱。但是二季度以來的黃金價格上漲,同時伴隨着美元的上升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黃金和大宗商品、黃金和美元指數均呈現出極強的正相關性,這是比較反常的。

這或同市場上的流動性“充裕”密切相關。從主要資產角度來看,隨着美聯儲不再繼續加息,高利率環境雖然抑制了信貸需求的增長速度,但是前期低利率環境下的現金儲備和財政轉移支付,驅動美國內部流動性環境保持相對充裕,這體現在高漲的美股、壓縮的信用利差以及金融條件的相對寬鬆。在這一背景下,大類資產之間,尤其是黃金和大宗商品之間的正相關性進一步凸顯。短期內黃金價格似乎脫離了美聯儲加息的影響,即在對美聯儲降息預期定價的狀態下,黃金價格上漲;而在對美聯儲降息預期修正甚至開始有加息預期的狀態切換下,黃金價格依然上漲。

金價在短期或面臨調整風險

展望未來,作爲黃金消費品的首飾高溢價體現出了市場需求的高漲,同時也反饋了消費市場的情緒達到了相對高位;而從作爲貨幣屬性反饋的代理變量——央行的黃金購買情況,4月份中國央行儘管依然在繼續淨增持黃金資產,但是其月度增量已經降至本輪增持的最小量。黃金價格的支撐因素正在衰減,相應需要關注的是金價在短期可能面臨的調整風險。而從金融屬性的角度,儘管美聯儲給出了6月開始邊際上降低減持債券的上限,但是其貨幣政策依然維持着“高利率”和“減持債券”的組合,對於當前還算充裕的宏觀流動性構成一個收縮的變量。

但是從長期來看,我們依然認爲在投資組合中逢低配置黃金資產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全球經濟在走出當前低增長狀態依然需要很長時間,其間的宏觀博弈和市場不確定性風險仍將持續存在,通過增加黃金資產可以有效降低宏觀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從貨幣的角度出發,當前的經濟亂象證明美元體系存在着不穩定性,未來面臨着貨幣體系的變革,在美元體系向一個未知的體系變革過程中,像一戰時期向金匯兌本位變遷,20世紀70年代向美元本位變遷,體系切換的風險反映在了黃金價格的上漲,當然這是一個更長期的變量。

值得注意的是,貴金屬市場中,白銀價格和“銅博士”的價格在近期也持續創出歷史新高。黃金與貴金屬相關性增強的背後,是宏觀、產業和預期的共振——從宏觀上是流動性相對充裕的宏觀背景,從預期上是新一輪智能革命推動的對銅、銀等綠色金屬的樂觀需求,從產業上是十年前的資本約束上游投資帶來的供給減少。對未來的價格變化,還需關注其面臨的流動性修正風險等因素。(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