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分析】吳昆玉/韓爲何落選 談信任的無可取代

韓國瑜上博恩夜夜秀,現場表演一段膝蓋走路。(圖/翻攝博恩夜夜秀)

吳昆玉/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曾任職公關公司、雜誌副總編,危機管理顧問,現職專欄作者。

選後,許多評論多聚焦於選舉策略與兩岸因素,但我想談談去年就在講的一些觀點

去年五月左右,我就在節目上指着民調圖表強調:民調支持度與看好度都是「當期指標」,離投票還有九個月,「信任度」纔是長期選戰的關鍵指標,因爲當大多數人不信任你,你講什麼都沒人信,文宣做再好,口條再順溜,也傳不出去,爭取不到中間選民,整體的擴張力就會受到嚴重限制。

當時畫面上的數字,是韓國瑜的信任度約44%,不信任度約48%,不信任他的人剛剛開始多過信任他的人。接下來沒幾個月,韓國瑜的不信任度快速飆升。有的民調改做厭惡度,最高時韓的厭惡度高到65%,這跟不信任度一樣,是一種很明確的拒絕指標。

去年12月中的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長期做信任度民調的戴立安又設計了一題:「如果高雄市長韓國瑜明年當選總統,您相不相信他能夠做到『臺灣安全,人民有錢』?」結論是相信的23.8%,不相信的57.8%。一個月後開票小英得票57.13%,非常接近不相信韓國瑜的數字。

信任,是一個非常空洞概念,很多人無法界定,於是早早放棄。其實,信任是個不對稱的幽靈概念,正向是要遇到事情才能體會,負向是要等到拒絕才知對比。就像女生路上摔到骨頭斷了,第一通電話打給誰?才知道自己真正信任的是誰, 老婆多半要等到老公確定出軌,才知道這個人不可信任。

▲蔡英文雖經常被戲稱讀稿機,但穩定的人格特質更符合年輕人對總統的期待。(圖/記者林敬旻攝)

所以,「信任」不是一個可以宣傳的名詞,而是需要靠一個又一個的事件來界定的一種感受。我出狀況時,你一定在旁邊,或你一定會盡力迴應我可能有點過份的請求,這種交情的信任度就會加分,不只是朋友,而是兄弟。相反的,每天聚會吃喝,卻欠個三千塊錢都賴帳不還的,那就不值得信任,就算是兄弟,最後也會形同陌路

信任的不對稱性也表現在評價方式上,做了好事不見得會加分,但騙了人或失信於人,沒有兌現承諾,卻一定會讓信任度扣分。「愛情摩天輪」和「挖石油」本來就很難兌現,但理直氣壯反擊「沒有白紙黑字」,這就會使信任度大大扣分,因爲所有人都聽到了,你居然還敢臉皮厚到直接否認?

就跟信用卡一樣,累積信用需要長期的穩定繳款,但只要一次欠繳,信用度就會被打折,再欠繳幾次,信用度迅速歸零。信任的累積是種加法,但損失卻是除法,這是信任的另一種不對稱性。

這種不信任度增加到某個程度,就會轉變成「厭惡度」,那不只是厭惡對方,而是同時在厭惡自己。人們覺得自己被騙時,恨得不只是對方騙我,更恨的是自己「怎麼那麼笨?」最簡單直覺又本能的反應,就是從此遠離這個人或這個人所屬的團體,不聽他或他們講話,再帥再美再有錢,都不關我的事。直接刪除好友,進行封鎖,列爲拒絕往來戶。

所以,當韓總搞笑段子橫空飛出,用膝蓋走路創造節目效果時,聲量的確提高,但厭惡度卻同時飆高。因爲當人們已不信任這個人的時候,所有的訊息進入腦部後,都會被負面解讀,即使講得入情入理,也會被加上懷疑。

用到選舉上,信任與不信任還會與「角色期待」產生共振。人們對市長與總統這兩個角色的期待值是不一樣的。某位去年底還是柯粉的年輕朋友,今年年中便表態不會支持柯選總統,「柯P很好笑,講話很賤,做市長沒關係,但他如果當上總統,還是這樣亂講話,恐怕會丟臺灣的臉丟到國際上去。」柯P已是如此,韓導更不必說了。蔡英文贏過這一對寶的主要原因,就是她即使只是讀稿機,她的穩定度卻更像個國家元首,更符合年輕人的角色期待。

經過大選的摧殘,臺灣的政治人物們應該好好沉思或調查一下,自己的信任度到底還有多少?一個不信任度遠超過信任度的人,出來選總統也只是浪費錢,因爲再多的策略,也無法扭轉人們對你的不信任感厭惡感。反求諸己,沉潛修煉,多做好事,累積信用,過個幾年始終如一,讓人覺得你不一樣了,也許纔有重新開機機會

政治與人生都一樣,信任,無可取代,那是一切承諾、借貸、期望、依賴、與情義的基礎。尤其是掌握權力的人,一旦失信於民,就很難再有翻身的機會。慎之,戒之。

熱門推薦》

►【選後分析】政策革新不必低格「九二共識」

►【選後分析】選戰廝殺後首要之務 突圍國際困境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