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爭議 恐引起暴力全球不安

美國大選牽動全球目光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艾許(Timothy Garton Ash)撰文表示,所有國家都必須爲美國大選結果可能出現爭議做好準備。(路透

美國大選結果出現爭議的可能情況

美國大選牽動全球目光,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艾許(Timothy Garton Ash)撰文表示,所有國家都必須爲美國大選結果可能出現爭議做好準備。

艾許提到,要求通訊投票民主選民人數多於共和黨選民,所以開票當晚很有可能是總統川普領先,但拜登極可能在清點郵寄選票後反而超前。這種「藍移」(blue shift)的情況,意味着幾天甚至數週的激烈爭論,從投票所到郡、市和州的選舉當局,再一直上升到州法院聯邦法院。

開票可能伴隨藍移現象

他表示,更糟糕的是,大選結果最終可能由聯邦最高法院決定,而最高法院法官的組成本身就容易出現激烈的黨派分歧:2000年共和黨候選人小布希和民主黨的高爾對決的亂象可能重演,而且這次會是極致混亂版;選舉爭議可能持續到2021年1月,期間可能出現暴力市場恐慌和全球不安。

路透則分析大選後可能出現的幾種狀況

訴訟民主黨人擔心,川普將在選舉之夜宣佈勝利,然後聲稱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清點的郵寄選票有舞弊之嫌。勝負難分的選舉結果可能導致輸方就投票和計票程序提起訴訟。各州的訴訟最終可能會由聯邦最高法院裁決。就像2000年佛州的情況,最高法院後來決定停止重新計票,小布希在佛州以537票些微差距擊敗高爾。隨着巴雷特加入大法官,最高法院介入大選爭議將對川普有利。

情況混亂 權變選舉浮現

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美國總統並非直接由選民一人一票選出的,真正決定勝負是所謂的選舉人團制度。總統候選人需要贏至少270張選舉人票才能當選總統。一些學者提出了一種特殊情景,即在競爭激烈的州,州長和州議會提交兩份不同的選舉結果。

賓州密西根、威斯康辛和北卡羅萊納這些關鍵州的州長均爲民主黨籍,但是州議會由共和黨控制。目前並不清楚。依法參衆兩院將自行決定接受哪一方的「選舉人」名單,如果參衆兩院意見不一,法律並沒有對如何處理作出具體規定,不過,政黨可要求最高法院解決任何國會僵局,只是不確定最高法院是否願意裁定。

權變選舉(contingent election):若最終沒有候選人贏得過半選舉人票,將按憲法第12條修正案觸發「權變選舉」(臨時選舉)─由聯邦衆議院選出下任總統參議院則選出副總統。國會中的任何選舉爭議都必須在1月20日前解決。若國會一直無法宣佈總統和副總統當選人,則由衆議院議長代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