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燒焦也不化?鍾薛高:產品符合安全規定

雪糕燒焦也不化?隨着“雪糕31度室溫下放1小時不化”的話題不斷髮酵,鍾薛高被指使用卡拉膠,一段疑似火燒鍾薛高融化甚至冒煙的視頻引發廣泛關注與熱議,今日,市監局迴應鍾薛高雪糕燒不化的話題再次衝上熱搜。

雪糕不會化,鍾薛高配料遭質疑

今日早間,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宣傳處工作人員迴應鍾薛高事件稱,已關注到此事,並告知相關業務處室。“肉眼判別是否有科學依據並吃不準,檢測機構可能更權威一點,”

鍾薛高也再次發聲明稱,所有雪糕產品均按照國家標準合法合規生產,並於檢測合格後出廠。用烤雪糕、曬雪糕或者加熱雪糕的方式,來評斷雪糕品質的好壞並不科學。

該事件源於6月25日,一位消費者曝出鍾薛高雪糕不會融化。該消費者指出,海鹽口味的雪糕開封后,在31度的室溫下半小時後僅雪糕表面的冰層化開,呈現奶油狀。50分鐘後,盒子裡的雪糕處於比較黏稠的狀物,而非水狀物,整體形態完好。

隨着事件發酵,鍾薛高的產品配料遭到質疑。

7月2日,鍾薛高官方發佈聲明表示,“關於網傳鍾薛高海鹽椰椰產品長時間不融化的問題,並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融化呈粘稠狀是因爲這款產品配方中主要成分牛奶、稀奶油、椰漿煉乳全脂奶粉、冰蛋黃等,產品本身固形物含量達到40%左右,除部分原料本身含少量水外,配方未額外添加飲用水。”

對於添加問題,鍾薛高指出,爲在貨架期內保持產品的良好風味和形態,產品僅使用極少量食品乳化增稠劑,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添加,可放心食用

7月5日,一段網友用打火機點燃鍾薛高雪糕疑似燒不化的視頻再度引發關注。視頻顯示,鍾薛高雪糕被火燒後未形成液體融化狀,表明形成些許燒焦後的黑糊現象。

對此,鍾薛高客服迴應稱,一般常溫下3-5分鐘會融化,“燒不化的情況我們也是第一次聽到”,已記錄該問題,將有專員迴應。

據瞭解,鍾薛高配料表第二位爲“復配乳化增稠劑”,主要成分顯示爲單-雙甘油脂肪酸酯、海藻酸鈉刺槐豆膠、卡拉膠、瓜爾膠等。該增稠劑是一種廣泛應用於食品中的添加劑果凍八寶粥銀耳燕窩等食品中都有增稠劑的身影,其主要作用在於改善和增加食品的黏稠度,保持流態食品、膠凍食品的色、香、味和穩定性,改善食品物理性狀,並能使食品有潤滑適口的感覺。

鍾薛高也在今日的聲明中給出了涉事產品配料表中主要成分的使用比例。

聲明顯示,海鹽椰椰雪糕配方中主要成分爲牛奶(35.8%)、稀奶油(19.2%)、椰漿(11.2%)、加糖煉乳(7.4%)、全脂乳粉(6.0%)等。產品中蛋白質含量爲6.3克/100克,固形物含量約40%,高於國家標準GB/T 31119-2014《冷凍飲品雪糕》中對清型雪糕蛋白質含量≥0.8克/100克,及固形物含量≥20%的要求。

關於消費者關心的卡拉膠,其來源於紅藻類植物,廣泛使用於冰淇淋、雪糕和飲品中,適量的卡拉膠有助於雪糕中乳蛋白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平均每支78克鍾薛高海鹽椰椰雪糕中卡拉膠添加量約爲0.032克,符合國家標準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卡拉膠可在冷凍飲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添加”的規定

鍾薛高認爲,用烤雪糕、曬雪糕或者加熱雪糕的方式,來評斷雪糕品質的好壞並不科學。

食品類添加劑是否對人體有危害

有業內人士表示,“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市面上所謂的在常溫下放置幾小時仍不融化的雪糕,其實是消費者存在誤解。事實上,雪糕在31℃的室溫下放置1小時後,已經處於融化狀態了,大部分雪糕的配料表中佔比較大的是牛奶、稀奶油、全脂乳粉、加糖煉乳、椰漿、冰蛋黃等,固形物含量較高,雪糕在融化後也能保持比較好的粘稠狀,看起來沒有融化而已。

雪糕不易融化是否是添加劑過量所致?

對此,有專家表示,不易融化不一定是添加劑加多了,無論品牌大小,市面上售賣的雪糕大都包含添加劑,一般包含六致十餘種,冷飲產品添加劑一般不少於五種。例如和路雪巧克力甜筒就含乳化劑、食用香精、增稠劑等各種食品添加劑,“巧樂茲”雪糕的40多項配料中,添加劑不下20種。

中國食品安全網表示,影響雪糕融化速度的因素很多,牛奶、稀奶油、全脂乳粉等原料含量高的雪糕融化速度慢,雪糕的固形物可以理解爲雪糕中除去水分後的幹物質,是雪糕中營養成分的來源。總固形物及蛋白質含量越高,如蛋白質、脂肪等含量加上雪糕水分的佔比少,其融化速度慢就再正常不過了。

關於“添加劑越多,越難融化”的說法,早期就有專家曾闢謠表示,乳化劑、增稠劑、穩定劑等成分確實與增加冷飲的抗融性有關,但對生產者來說,它們並不是多多益善,過多的添加劑反而會破壞冰淇淋的品質。

實際上,通過食品原料與生產工藝的改進也能產出抗融性更好的雪糕,例如日本就有企業推出過含有豆渣成分且1小時不易化的冰淇淋。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乳化劑有70種左右,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FAO/WHO)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對食品乳化劑進行安全性評價,結果顯示,這些乳化劑大多很安全,絕大部分甚至都不需要對每日容許攝入量(ADI)進行限制,合理地使用它們並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

(鄭皓元、陳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