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鴻海收購夏普的經營成功機率

鴻海一旦完成收購日本夏普,「成功」經營機率有多少?根據個人研究量表,約81%。以及格標準爲70%來看,這個案還有一段安全邊際

雖然每個案例情況不同,所謂經營「成功」的標準有三,由低往高依序爲:有賺錢、跟行業相近的獲利能力(例如權益報酬率6%)、公司併購時宣稱的綜效(例如權益報酬率12%)。對此,本文依照每項議題,給予「打分數」,細節如下:

1.買賣雙方行業—9分

鴻海旗下羣創,2003年成立,全球市佔率第四大;鴻海集團跟做面板爲主的夏普是同行,不會有「隔行如隔山」以致外行領導內行,屬於「國際水平多角化,得9分

2.賣方固定資產佔資產比重—9分

夏普是工業中的電子(面板)、電氣(家電),土地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佔總資產比率在60%,此比率越高越好評估公司價值服務業等較寬泛一些。

3.買方併購成功經驗—10分

鴻海跟12世紀名古一樣,是靠對外收購合併公司而壯大;2003年,天下雜誌封鴻海董事長郭臺銘電子業成吉思汗。2005年起我寫了三本鴻海的書,每本銷量5000本以上,其中<<鴻海藍圖>>在中國大陸出版。個人花了很長的時間研究鴻海,發現該公司歷年來在百億元以上的併購案,所向皆捷。

4.買方賺錢,賣方賺錢—7分

金童玉女」得10分,「王子灰姑娘」情況得5到8分,本例拿到7分,夏普虧損數年,但有品牌、有技術,碰到王子,給他舞臺,就會「麻雀變鳳凰」。

5.公司併購前後時間—10分

情侶閃電結婚,常會因誤而在一起,因瞭解而分開。鴻海從2011年便追求夏普,還付了訂金,對夏普可說「登堂入室」、不會買貴了。

6.公司收購溢價幅度—1分

假設夏普合理價5000億日圓,花7000億日圓(或更高)收購,溢價40%,比財務投資人的20%略高。買貴了,買方須花更長時間才賺得回本。

7.融資比率—9分

海上手「現金與約當現金」約7000億元,是臺灣第一(第二是臺積電3800億元),以收購款7000億日圓爲例,摺合2071億元。鴻海財力綽綽有餘(即大吃小)。

8.併購金額佔買方資產—10分

鴻海2015年總資產2.47兆元,花8.4%來收購,錢足夠;而且盈餘1500億元,短期可能會被夏普虧損拖累。但恰如2013年收購夏普旗下SDR公司(堺工廠),三年後,方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