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探勘八通關古道…1男腳傷求救援 警消36小時接力揹下山

救援行動中紥營休息。(圖/花蓮消防局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一支5人爲學術探勘的登山隊伍,3月24日從卓溪部落入山走清八通關古道,預計4月6日由南安出口不料第2天年約30歲的徐姓隊員腳踝受傷,休息數天後仍無法站立行動,登山隊伍暫時拆隊,留一謝姓隊員陪伴原地紮營休息,並向消防局請求救援。救援人員天候極惡劣下克服崎嶇泥濘山路費時36小時接力搬運於2日中午將傷者下山,轉救護車送醫治療。

▲架繩索搬運患者橫渡溪牀

花蓮消防局接獲報案暸解,徐、謝2員身體健康狀況並得知2人尚有數天的糧食飲水,在取得2人紮營座標後立即動員警、義消共6名、玉山國家公園管員1名,並加入卓溪鄉登山協會5名隊員,計12員共同組成第一梯次先發救援隊,由卓溪山登山口入山,當晚紮營於卓溪山瞭望點。消防局同時嘗試在天候及環境允許下利用航空器吊掛,期能儘快救援到患者。3月31日清晨,帶隊官葉小隊長挑選腳程較快且孰悉地形路徑郭姓協會隊員及1名警消組成輕裝快攻隊,並攜帶急救藥物醫療器材,順利於當日下午接觸徐姓患者,就地紮營等後續隊伍集結。

▲▼ 2梯隊救援人員接力揹負傷者開路闢徑下山。  4月1日清晨,第一梯次救援隊與快攻隊會合開始協助搬運患者下山,由於山路崎嶇泥濘且需通過探勘開路僻徑,終於在傍晚抵達阿桑來嘎駐在所並於佳心下方之溪谷紮營。同時13名成員的第二梯次救援隊也即刻出發,當晚紮營於佳心駐在所等待與第一梯次救援隊接駁。

4月2日清晨,第一、二梯次救援隊會合後,開始於阿庫拉音溪上架繩索橫渡溪牀搬運患者,通過溪牀後由第二梯次救援隊接駁搬運,於中午1218抵達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徐姓患者由本局救護車後送至醫院接受治療。   花蓮縣消防局局長表示,登山活動充滿許多不確定風險因素,民衆登山前務必評估自身體能狀況,並事先查詢山上氣候,備齊登山裝備衣物通訊器材行經危險路段或遇天候不佳小心行走,養成良好面山態度,避免憾事發生。

►越想越不對勁!OL 賺翻啦